“圣”这个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里可不一般,你看孙悟空,不自称“齐天大神”也不自称“齐天大仙”甚至“齐天大妖怪”什么的,非要自称齐天大圣,因为大圣这个词一般人都用不着,也不敢随便用,按照《荀子》的说法,指古往今来道德智慧能力都最完美齐备、通晓万物之道的人,这称呼才符合孙悟空那种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设定啊。
同样的道理,“圣人”这个词也不是一般人捞得着的,在某个领域学问、技艺表现得特别突出也能用上圣字,比如酒圣杜康、法圣商鞅、诗圣杜甫等等,但这些往往都只限定在单一领域,跳出这个领域就无法称上圣字了,比如你让杜甫去酿酒商鞅去泡茶,那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在传统文化的概念里,“某某圣”与“圣人”属于两种概念,圣人要指才德全尽者,在有限世界中达到一种超脱于众人的无限存在感,这比修炼成人精难上百倍。从古至今得到公认的圣人实在不多,数来数去也不过5个半。居然还有半个圣人,他们分别是谁呢?
墨家圣人大禹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诸子百家出现,争相著书立说,大禹在诸子百家的典籍中基本都有出现过,但最推崇他、提得最频繁的流派就是墨家。对于墨家而言,大禹是圣人一般的存在,这是因为大禹的很多事迹符合墨家思想偏向,比如征三苗可以对应墨家的“以战止战”,比如辛勤治水,又对应墨家提倡的朴素劳动。
大禹是黄帝玄孙,颛顼后代,《史记》记载,他当年“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凭借治水大功得到帝舜的禅让,后世评价中他是与尧舜并列的圣王,而大禹为王时衣食住行都很俭朴,恰好墨家又推崇节用,大禹成为墨家弟子眼中的圣人就很顺理成章了。
儒家元圣周公
曹操曾经自比周公,当然只有傻子才会相信他的话。历史上周公是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对稳定周朝开国政局起了大作用,周武王去世后继位的周成王姬诵还年幼,周公便担起了摄政,他的功劳比较多,论军事,武王克商其实只是打击了商王朝的核心势力,真正拔掉商朝的外围势力、平叛东征为周朝开疆拓土、让周朝从小邦国变成大国的人的是周公。
论政治,周公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这两者都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天子也好诸侯也好,都有了明确的等级和传承,这有助于天下的稳定;再论文化,周公又制礼乐,这点孔子相当推崇,孔子简直是周公的头号迷弟,在他眼里周公是“古圣人”,有了孔子开头,后世儒家弟子也视周公为圣人,贾谊就称赞过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道家圣人老子
这也是一位让孔子赞不绝口的非凡人物,孔子原话是:“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胡适认为老子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超出天地之外创了一个“道”字,作为道家创始人,老子是很有学问的,孔子当年入周就是为了向老子问礼,但老子和孔子走了两条路,比起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偏出世。
这两种学说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往往都很有市场,因为人是复杂的生物,时而踌躇满志想入世干一番事业,时而又愤世嫉俗对现实灰心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归隐,而儒家道家的思想,不管你选哪条路都能从中找到足够的精神食粮,老子的《道德经》那么受欢迎,老子被视为道家圣人,其实一切只在人心主导。
至圣文圣孔子
孔子有自己的专利称号“至圣先师”,除了他之外,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没人再担这4个字赞誉,这是因为2000年封建社会孔子创的儒学始终作为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存在,看看历代皇帝对孔子的尊崇程度就知道了,隋朝初唐时,官方本来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可是到了唐太宗时期,周公的“先圣”称号就归孔子所有了,到了宋真宗时期为了避讳才改成“至圣”,这个称号就出自儒家经典《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客观来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到封建社会后期虽然成了统治者麻痹人思想的工具,但孔子在教育行业上的贡献还是不可忽略的,先师二字当得起,是不是至圣就各有看法了。
大儒圣人王阳明
儒家并不是铁板一块齐心对外,内部一样搞分裂,你尊周公,我尊孔子,你考古文,我专注今文。王阳明的出现背景,就是从宋代以来,因循守旧的儒派——程朱理学渐渐崛起大搞垄断,他起初也相信了朱熹的学说很长一段时间,但后来发现这玩意不实际,开始鄙视朱熹。
王阳明能文能武,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文臣不多,只有三个典型代表,王阳明就是其中不可不说的一位,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之乱。在仕途上他也算成就可以名列青史了,但他同时也没有忘记悟自己的道,37岁那年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禅儒合一的王阳明,也被视为完人、圣人,阳明心学甚至走出国门影响了东亚文化圈。
半个圣人曾国藩
曾国藩的“圣人”之名是最具争议的,他生平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便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湘军所过之处哀嚎遍野,更让曾国藩得了个“曾剃头”的骂名。应该说,曾国藩是个完全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指导思想的官员,所以他严于律己,而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上,能够律己律到曾国藩这种程度的都很少见,这是曾国藩被视为圣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曾国藩常常被拿来和王阳明并称,胡哲敷就说过500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完美呈现出来的,一是王阳明,二是曾国藩,但王阳明毕竟没造下曾国藩那样的杀孽,所以相比王阳明,曾国藩的圣人之名争议大些,顶多算半个圣人,“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