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井旺 / 编辑:冷小军
战争史上,俄国的冬天一直让外国入侵的军队谈虎色变。无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的军队都在俄国的寒冬下折损严重,寒冬似乎是俄国人作战的天时。
然而在苏芬「冬季战争」中,苏联对付只有四百万人口的芬兰,却损失惨重。这一次寒冬成了芬兰人的天时,苏联士兵的噩梦。
苏芬之间的旧怨
▼
在北欧芬兰人很独特,他们既不属于西边的日耳曼人,也不属于东边的斯拉夫人,他们是东北欧的土著民族。芬兰在中世纪时被瑞典征服,拿破仑战争中又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夺取。但是芬兰并不是直接并入沙俄,而是成立一个芬兰大公国由沙皇兼任大公。
▲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十月革命后,沙俄帝国瓦解,芬兰也趁机独立。列宁虽然同意芬兰独立,但另外组织了芬兰苏维埃政府。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支持的芬兰白军在内战中获胜,芬兰彻底独立。芬兰本来决定让一个德国王子当国王,但是不久德国向协约国投降,芬兰也摆脱了德国人。
苏联芬兰之间的战前准备
▼
独立后芬兰和苏联关系紧张,尤其是芬兰国境线距圣彼得堡(列宁格勒)才32公里。而且苏联国内一直有收复沙皇俄国在一战中失地的呼声,芬兰首当其冲。
▲ 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
这时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给了苏联人一个机会。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在划分两国势力范围的附录里,芬兰划归了苏联。
9月份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后,10月在谈判里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芬兰拒绝了苏联的提议后,苏联红军制造「曼尼拉事件」,宣称是芬兰炮击造成红军士兵死亡。苏联以此为借口,在11月30日派遣大军入侵芬兰。
苏联入侵芬兰并没有做好周密准备,主要是想趁着西方大国无暇东顾的机会扩张。赫鲁晓夫曾说:「只要我们把嗓门提高一点芬兰人就会服从。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再放一枪,芬兰人就会投降。」
▲ 赫鲁晓夫
事实上在德军发动西线进攻的时候,苏联也在开拓东方战线。东方战线的国家大多在苏联的军事恫吓下屈服。为了入侵芬兰,苏联总参谋部曾经准备用45个师打一场为期数月的战争预案,却被斯大林改为23个师为期数周。
反观芬兰,在曾经的白军将领曼纳海姆的率领下就进行了战争准备。1927年就在苏军入侵芬兰的要道卡累利阿地峡开始修筑防线,到1939年时已经持续修筑了12年。
这条以曼纳海姆命名的防线长135公里,纵深95公里,从湖到海形成了大纵深的防御体系。防线里射击工事就有2000多个,而且战前芬军又埋设了地雷,炸毁了桥梁与铁路。
▲ 曼纳海姆
芬兰人口440万人,常备陆军只有3万人,但是战争一爆发就将军队扩充到12.7万。同时国内还有预备役30万,民卫军10万和妇女服务队10万。
冬季战争:苏联受挫
▼
战争开始后,苏军在南部准备了24万人正面攻击曼纳海姆防线,另派15万人绕过拉多加湖到芬兰防线后方形成钳形攻势。苏军在中部出动9万人企图将芬兰分割成南北两段,并切断芬兰与瑞典的路上通道。在北部,苏军出动5万人攻击芬兰在北极的唯一良港贝萨谋。
战争开始前,苏联高层普遍信心满满。副国防部长指示炮兵准备12天弹药就够了,斯大林相信战争不会超过16天,苏军甚至连进入芬兰首都的军乐队都准备好了。
▲ 芬兰游击队
然而,直到1940年2月15日南部苏联红军才正面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原计划绕道拉多加湖的苏军遭到芬兰军队层层阻击,随后遭到分割、包围。这路苏军有两个师大部被歼灭,余部一直龟缩防御直到战争结束。
中部的苏军指挥官是日后坚守斯大林格勒名扬天下的崔可夫。苏军在索木斯萨耳米被芬军以少胜多,歼灭2万多人。之后的苏军在芬兰游击队的袭扰之下,再也没有积极的行动。
▲ 崔可夫
北部的苏军在海军支援下进展顺利,占领了贝萨谋港,切断了芬兰通往挪威和北冰洋的通道。
面对惨重损失,红军高层进行了改组,停止进攻。苏联组建了西北方面军,由铁木辛哥担任方面军司令。同时向苏芬边境增调了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航空兵团。
▲ 铁木辛哥
1940年2月1日,拥有绝对优势的苏军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再度进攻,到2月15日曼纳海姆防线最终被突破。
战前芬兰只有100门反坦克炮,各式飞机总数才100多架,而子弹只够两个月,炮弹只够三个星期。直到1940年二月英法援助物资才陆续抵达,但是此时的芬兰已经战局崩坏,弹尽粮绝了。
英法虽然表示愿意出兵支援,但是在德国的威胁下,瑞典挪威拒绝英法军队过境,芬兰外援无望,最后被迫签署和平协议。
▲ 割让给苏联的维堡
芬兰割让了十分之一的领土约四万多平方公里,包括第二大城市维堡在内的十分之一的耕地、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北冰洋和芬兰湾的一些岛屿半岛割让给苏联,具有战略意义的汉科半岛被苏军租为海军基地。
苏联为何损失严重?
▼
苏军在这次战争中损失惨重,但是由于苏联的国情,伤亡数字很难有真实统计。
苏联官方的数字是死4万伤15万,但是根据士兵名册有13万人没有从芬兰回来,按比例推测的话应该有50万左右受伤。赫鲁晓夫回忆说伤亡百万人,同时苏联还损失了1600辆坦克和装甲车。战争中芬兰人战死数在2万人左右。
▲ T-28,苏联入侵芬兰时的主战坦克
芬兰总军队也就13万人500门炮,海空力量更是薄弱。苏军拥有极大的优势却损失惨重,原因何在?
首先是战略误判。苏联一位芬兰吓一吓就会投降,就像波罗的海三国一样。同时也认为曾经红军白军打内战的芬兰人会群起响应苏联红军。
实际上芬兰发展几十年后,贫富差距缩小,苏联扶持的傀儡政权根本无人响应。结果正确的作战方案被抛弃,没有在一开始就集中力量,打成了添油战术。
▲ 芬军的火力点
其次是严寒,苏军选择了冬季进攻。芬兰靠近北极圈,比苏联相更偏北。苏联疆域辽阔,南方乌克兰、顿河一带的士兵很难抵御零下40度的严寒,大批士兵冻死冻伤。而坦克必须24小时发动,否则油料就冻住。
最后就是苏军的指挥训练问题。苏联刚刚进行了大清洗,80%军官被撤换或者处死。事实上曼纳海姆防线并不很坚固,堡垒间隔很远,很多工事是原木而非混凝土。但是苏军很多中下层军官不懂指挥,没有经验,甚至出现苏军手挽手唱着国歌向前进攻的场面。
当时大部分的芬兰人住在农村,他们平时就习惯用猎枪,战法呆板的苏军就成了活靶子。芬兰派出小股部队披着白色外套在森林中穿行,穿着绿色军装的苏军大量被狙杀。芬兰的「白色死神」西蒙 海耶在四个月狙杀了542名苏军(总数705),创造了世界纪录。
▲ 芬兰传奇狙击手西蒙 海耶
苏军坦克在遍布森林湖泊的芬兰地形里,无法发挥大规模机械化优势。苏联空军和炮兵数量庞大,但是因为训练、战术问题作用受限,空袭、炮击经常打不到目标。苏联空军在战争期间总共损失了500架飞机。
苏芬战争的后续影响
▼
这场侵略战争让苏联名声扫地,并被开除出国联,更重要的是,苏军低下的战斗力被希特勒洞悉。这场战争将芬兰彻底推向德国,1年后德国进攻苏联,芬兰出兵夺回失地,并参与围攻列宁格勒。
1944年,德军失败已成定局,芬兰同苏联议和,除了退出1940年割让之地外,又割让了贝萨谋地区失去了北冰洋出海口。这次的战争芬兰认为是冬季战争的一部分,称为「继续战争」。苏联则认为是卫国战争一部分,认为芬兰伙同德国入侵苏联。
▲ 「慈父」斯大林
芬兰虽然战败割地,但是还是挫败了苏联吞并芬兰的企图,维护了自己的独立。反观波罗的海三国,因为答应苏联驻军,结果很快就「自愿」加入苏联。三国随后在镇压、战争、劳改营中大约损失了10%以上的人口,而且大批俄罗斯移民至今让三国内部不稳。
芬兰在战后成为中立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全民高福利国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