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

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

为善者,君与之赏;

为非者,君与之罚。

君因其所以求,因而与之,则不劳。

圣人用之,故能赏之。

因之循理,故能久长。

右主因。

我们来看第一句。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

君主要把握天、地、人三才之道。

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君主还要将四方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向圣贤之人多加询问,这样做了,还会有迷惑不解的地方吗?

开篇这两句,这里面提到了三才,就是天地人。我们说,世间万物,其实都在天地人三才中。所以,陶弘景对这里进行注解说,天有逆顺之纪,地有孤虚之位,人有通塞之分。就是说,天时可以顺势辅助,也可以逆势阻碍。地理位置可以决定做事的吉凶和成败。而人的能力也有通达和阻塞之分。

这天时地利人和大家都好理解,但是后面的四方上下、左右前后,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还要懂得人情,还要通人情。

大家都知道,韩信被后人封为战神,被授为大将军后,为刘邦平定四国,灭了楚国项羽,为汉朝定鼎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韩信在遇到萧何以前,四处碰壁,和周围相处就不融洽。后来投奔刘邦,仍然认为只要自己有能力,就天不怕地不怕。甚至曾经在战场上要挟刘邦封他为王。结果,韩信在汉朝定鼎后,被刘邦和吕后、萧何屡次试探其忠诚之心,韩信还是迷迷糊糊,直至最后被残忍扑杀。

所以,鬼谷子强调,不光是天地人三才,还要四方上下,左右前后,都要体察,如此才能不会荧惑,不会不解。

右主问。

以上所讲指君主要善于发问的主张。

就是讲的君主如何才能获得全面的信息和情报,不仅要关注天地人三才,还要密切察看自己的周围前后,才有可能不会疑惑和偏颇。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

心灵是九窍的统帅,君主是百官的首长。

用心灵打比方,强调君主管理和地位的重要性。

那么具体要怎么管理,怎么用人呢?

为善者,君与之赏;

做好事的,君主要给予赏赐。

为非者,君与之罚。

做坏事的,君主就会施加惩罚。

君因其所以求,因而与之,则不劳。

君主要根据臣民的是非善恶,或赏或罚,臣子就会效忠君王,君王也不用过度辛劳了。

总而言之,立功的人,国君就赏他,做错事的人,国君就处罚他。国君会根据大臣的愿望,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上下同心,大臣们就可以分担很多国君的事务,国君就不会太操劳了。

就像刘邦,刘邦对于张良、萧何、韩信这三大能人,光用赏是不够的,关键是施展才华的平台,刘邦都给他们了,使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平台上尽展才华,而且从不干涉他们的工作,使他们都取得了足以名垂青史的辉煌成就。

圣人用之,故能赏之。

圣人通过这样的方法,把赏赐用在恰当的地方。

要主动去满足别人的需求,别人没有后顾之忧了,就可以全力以赴,自己也就更加高枕无忧了。

因之循理,故能久长。

遵循事物之间的规律,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万事万物纷繁复杂,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都会用心分析,了解了万物的必然联系,就了解了万物的规律,顺应这些规律,就可以心想事成,事半功倍。

而关于赏罚,也是有技巧的。当年刘邦得了天下,马上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封赏功臣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人心离散,后果将不堪设想。

结果有一天,刘邦在洛阳看见许多将军围在一起大发牢骚,走近他们的时候,又听不到什么,只见将军们面有愠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的。

刘邦就去问张良,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议论着准备造反呢。这句话把新做皇帝的刘邦吓了一大跳,他赶忙向张良询问原因。张良分析说,陛下您当上了皇帝,将军们现在关心的就是分封土地和授予官位。可是,陛下分封的20多人中,都是萧何、曹参等陛下最亲近的人,处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所以,将军们一边在盼着陛下分封,一边又担心土地有限轮不到自己,还有一些得罪过陛下的人,害怕会遭到陛下的暗算。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密谋如何发难。

刘邦忙问,那该怎么办呢?张良接着问道,陛下请告诉我,平时您最恨的人是谁呢?刘邦说道,雍齿,此人作战勇猛,立过许多战功,在将士们中也有威望。可是恃功自傲,说话没君没臣的,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难堪。我真想杀了此人。张良拍手笑道,这就好了,陛下立即封雍齿为侯。

刘邦说做就做,设下酒宴,当着大臣和将军们的面,封雍齿为什邡侯,又让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赏的进度。一番操作,前几天还准备闹事的将军们,就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和担心,因为刘邦最恨的人都得到了分封,自己还怕什么呢?于是都平静下来,慢慢等待分封定功。

所以赏罚当然是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但是你赏罚的时机,赏罚的策略也是要有的。尤其面对众人,面对一个团队,如何平衡每一个人的要求,如何安抚所有人的内心,都是一门学问。

右主因。

以上是说要遵循客观规律。

什么规律呢?就是要善于运用赏赐,要合理运用激励,要最终能够满足别人的心理需求,就可以长治久安,就可以善得因果。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定时收听四哥品书,鬼谷子讲解,符言篇,下一讲具体内容的讲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