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懿与曹爽的初次争锋
前言
走过我们的路,就会看到历史的轨迹。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中国历经千年的时光,终于走到现在的河清海晏。
起因
魏明帝离世: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曹爽和司马懿成为曹方的辅政大臣,但是也一次,曹爽不断的打压司马懿。
▲魏明帝
结果
司马懿躲避曹爽:在政治上司马懿出于劣势方面,为了能够麻痹政敌,决定装病躲避曹爽。
▲曹爽
始末
一、权臣之间的争斗
在魏明帝离世以后,曹芳和曹家的江山全部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本来当时的魏明帝被以为由曹爽支撑下曹家的江山,让司马懿辅助曹爽。
但是没有想到的,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争斗由此展开,但是司马懿相对于曹爽而言,资历和军功都非常突出。
为此也让曹爽感觉到了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曹爽决定出手打压司马懿,防止他和自己争权夺势。
当时的皇帝是曹芳,还比较年幼,曹爽就决定上奏皇帝,认为司马懿的才能非常突出,如果仅仅是一个太尉就委屈司马懿了,应该当皇帝的老师,并且授予太傅的位置。
但是曹爽又在私下里开始鼓动群臣,说是担任大司马的曹真、曹休等人都英年早逝,所以这个位置不吉利,不适合司马懿。
最终司马懿成为了太傅,最后连军职和其他具有实权的职务也没有了。
▲司马懿
二、云波诡谲
曹方年幼,只会听群臣的意见,自己没有决断,所以大家说什么,他就怎么做。为此这也是曹爽肆无忌惮打压司马懿的原因,虽然打压司马懿,但是曹爽也不敢真的打压太狠。
毕竟司马懿还是有功劳、有能力和权利在身上的,首战告捷,但是司马懿的军权并没有被夺走,虽然现在让司马懿没有了实权,但是还要安抚一下他。
比如在见皇帝的时候可以不用卸下佩剑,或者家中出现婚丧等事情,都可以由官府承担。而曹爽的行为也彻底吓到了司马懿,自己手中的三大实权,现在被剥夺了两个,就剩下一个军权。
不过现在司马懿可是太傅,自古以来太傅出征都是少之又少,更何况现在三足鼎立,战争也逐渐减少了,他也不会经常出兵。
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自己的军权都会消失。所以司马懿知道,现在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出去打一仗,就为了保护住自己的军权。
恰好这个时候机会就来了,东吴孙权看到曹魏是幼主支撑江山,认为曹魏十分好打,于是决定开始进攻。
▲曹芳
正好这也给司马懿提供机会,于是司马懿决定带兵出征,不过曹爽等人自然会阻拦,都会认为没有必要。
而且当时东吴本来就是试探着来的,虽然兵分四路,不够投入的精兵并不是很多,曹魏很快就稳定了三路,就剩下最后一路。
▲孙权
三、争锋
但是这一路只是围困住樊城,后来曹魏派出来荆州刺史吴质开始救援樊城。虽然战争上并没有击退东吴的军队,但是局面已经逐渐好转。
但是这个时候司马懿决定领兵出征,就有点多此一举了,况且现在吴质稳定局面,东吴的军队也是一直失败,很容易军心涣散,到时候甚至不战而捷。
很多人都认为不用司马懿前往,但是司马懿却反驳他们,说着边境地区紊乱,需要有个人 镇住,所以他最适合不过。
这个时候的曹爽反而支持司马懿,认为曹爽认为,司马懿要是出征,结果肯定是对自己有利的,何况现在司马懿已经63岁的高龄了,天气又是酷暑,司马懿要是前往南方,凭借着这样的身板,肯定折腾坏了。
到时候自己的政敌就会少一个,司马懿倒下,自己的威胁就会少很多。所以曹爽是一直支持司马懿的,但是让司马懿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领兵前往的时候,就已经打败了樊城的东吴军队。
东吴的将领决定带着自己的手下撤退,司马懿也派出一支队伍前往追捕,没想到居然还俘虏了上千人。
等到司马懿班师回朝的时候,曹爽都傻眼了,自己也没有想到司马懿不仅身体健康,还立下功劳。
正因如此,现在有军功在身,导致司马懿的军权也不好被剥夺,只能无奈的看着司马懿又增加了奖励。
▲司马懿(剧照)
小结
虽然政治上,曹爽已经胜利,到那时司马懿依旧保护住自己的军权,但是在曹爽的猛烈打压下,司马懿决定暂避锋芒。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