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非我故人乎?当发现背叛自己的是曾经的故人,是贴身的侍卫,是曾经的战友,又会有怎么样的故事?
1、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到了决战时刻。
项羽10万军队被刘邦60万军队围于垓下。
项羽趁夜率领八百精骑突围而出,汉军五千骑兵在其后穷追不舍。
到了东城,项羽身边仅剩下二十八骑。
项羽把这二十八骑分为四队,马头朝四个方向,而汉军把他们围了数重。
项羽说:我要杀一将。遂下令主动出击,汉军皆披靡不能挡,项羽果然斩杀一将。
这个时候,有一名叫杨喜的汉军将领带着人在后面追赶项羽,项羽回头瞪眼怒吼,杨喜人马俱惊,后退数里。
汉军毕竟人多,很快又围了上来。项羽带二十八骑冲杀,杀了百多人,自己却只损失了两骑。
项羽令剩余二十六骑下马,与汉军短兵相接,项羽一人就杀汉军数百人之多。
正当项羽杀红了眼的时候,项羽看见了汉军中一人,项羽惊呼:若非吾故人乎?
这不是我的旧相识么?
这旧相识名叫吕马童,在汉军中任中级军官。此人何时与项羽相识,何时跟随项羽,已是无证可查。但从他的名字来看,很有可能是项羽曾经的马童,而且曾跟随项羽多年。
曾经,英布、韩信、彭越等都叛楚降汉,项羽无所畏惧。
但在今日,看到自己曾经的贴身侍从都已投降汉军,不免悲从心起。
项羽遂不再战,说:“刘邦用千金和封万户来悬赏我的头,我今天就让你得到吧。”说完就自刎而死。
项羽死后,汉军争夺项羽尸体,数十人被杀。
故人吕马童,幸运的抢到项羽尸体一块,得封中水候。
2、
公元618年,江都(今天扬州)。
郎将司马德戡、裴虔通、元礼等一批将领带领数万军士作乱。司马德戡等人本就是护卫宫城的亲兵,所以叛乱很顺利。
乱军直入宫城,到了隋炀帝跟前。
隋炀帝被带到了众人面前。
这个时候,隋炀帝突然在人群里看到了裴虔通,惊讶不已,说:“卿非我故人乎?何恨而反?”
这个裴虔通在杨广还没当太子时,就是杨广的随从,跟了他很多年。而杨广对其也是极为信任,赏赐颇丰,还让他掌管自己的亲卫。
当叛军刚起事的时候,城门处喧嚣不已。隋炀帝问裴虔通,发生了什么事,裴虔通说,失火了,在救火。
隋炀帝就没再问,可见对他的信任。
所以,隋炀帝见到裴虔通也在叛军之中时,是大为惊愕。
裴虔通拿出了刀。
隋炀帝问:我何罪至此。
回答说:天下大乱,对外乱用兵,对内奢淫至极,民众受苦受难。
隋炀帝说:我确实有负于百姓。但是对于你们这些人,荣禄至极,从未辜负。
隋炀帝虽然荒淫无度,但是这句话还是没有说错的,他虽然横征暴敛,对老百姓是不闻不问。但对这一群乱兵,曾经给的都是高官厚禄。
所以,隋炀帝到死都不明白,裴虔通为何反他,这群亲兵为何反他。
隋炀帝没有死于起义军之手,却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手上,这才有了那一句:“卿非我故人乎?何恨而反?”
当然,叛军也没有好下场,大多死于北归的战争中。
3、
王铁枪
王彦章是后梁的猛将,人称“王铁枪”,在梁晋相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但在梁末帝时代,后梁实际上已经处于下风,而王彦章本人却也没有得到重用。
兖州之战,后晋主动发动了攻击,后梁的主力都跟随段凝而去,给王彦章的只有五百骑兵。
王彦章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用这点兵力来击败后晋军,所以一败再败。
而王彦章在夺路而逃的过程中,还得大声指挥。
听到他声音而来的后晋将领夏鲁奇,单枪匹马追了过来,一枪从后刺中了他,王彦章伤重落马。
王彦章回首一看,发现刺他的是夏鲁奇。
二人曾在朱温帐下同为将领,算是老相识。所以,王彦章说了一句:“尔非余故人乎?”
王彦章说这话的时候,其心已凉。
后梁在朱温死后,一天不如一天,而后晋却越来越强。王彦章自然知道后梁的情形,但他却坚守到底,即便兵力只有区区五百人,却毅然决然的奔赴战场。
他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么?久经沙场的他自然是知道。
只是他没想到,造化弄人,最终让他掉下马的,是曾经的故人。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朝秦暮楚之事如家常便饭。但依然会有从一而终,誓死不从者,类如王彦章之辈。只是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太少了。
尔非余故人乎?
其实,我们早已是敌人。
后记
人生就是这样,英雄末路之时,再见故人,只有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