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这个技术发达的时候,在远方的人们在思念家人的时候可以通过通讯设备来和家人通话。但是在古代的人们,就不那么幸福了,远离家乡的人们只能通过书信和自己的家人交流。

迄今为止年份最为久远的一封家书是两千多年前一位秦国士兵雕刻的。他在竹简上刻下自己对家人说的话,至今还让人读起来潸然泪下。专家读完崩溃大哭。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两片木简,据专家考证,这座古墓的主人是一个叫“衷”的秦国人,这两片木简是他的两个兄弟,黑夫与惊,在战场上写给他的家书。这也就是著名的“黑夫家书”,中国可考的最早的家书。

书信中除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外,还央求家人送一些钱财过来。黑夫在信中保证只要家人的钱财一到,他就能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并且获得赏赐,从而回家与妻儿团聚。

史记中,对于这场战争只不过浓缩成21个字:“其后,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楚亡。”

1975年,考古人员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秦国时期的墓地时,意外发现两片木犊家书。从这两片木犊的内容可以得知,这是名叫“黑夫”和“惊”的两名普通秦军,写给留守在家的兄长“衷”,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

先交代下这两封家书的背景,写于公元前223年王翦率领60万秦军攻打楚国前夕,黑夫和惊两兄弟所在的部队即将攻打淮阳。查阅当时的文献记载,淮阳之战正好发生在秦国灭楚期间,也就是说黑夫和惊正在参加秦国的统一战争。

这是秦朝普通士兵的一封家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文字多数清晰可辨,读来依然令人热泪盈眶,唏嘘不止。

内容是上了战场的哥俩,即老二黑夫、老三惊给家中的大哥衷,写的一封家书。

这封书信是写在长二十二厘米,宽四厘米的木简上,字形古拙,篆隶结合,是典型的秦简。正是这封宝贵的书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墨迹,更看到了他们的心声。

信中大体意思是说:弟弟黑夫跟惊恭敬地问候大哥,母亲身体还好吧?家中内外全靠大哥操持,母亲在您的照顾下一定不错。自从我们从军以后,两人住在一起相互照顾,就是前几天我们分开了一阵子,今天又幸运地聚到了一起…

接着黑夫又写到:我俩出征时,身上带的钱都花完了,还跟人家借了钱,每天遭到对方的逼债,希望母亲给我们寄一些钱来。

再就是天气热了需要母亲寄一些布匹来至少要二丈五尺,好做我们哥俩的夏装。如果家乡的布太贵,就把钱寄过来我们从这边买布做衣服…

读到这里我们很辛酸,他们既在战场上拼命厮杀,还得为花钱买布做衣发愁,要衡量半天哪边的价格便宜。可见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

再看老三惊写的信,他还惦记着家里的老婆,跟母亲关系也不知怎么样!还嘱咐大哥要照顾好她的女儿婉,让她打柴时不要走得太远,以免出了危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劳动人民的真实状况,他们生逢乱世,日子举步维艰。

外面的人虽然明天生死未卜,但依然惦记着家里。家里的人日日为战场上的亲人,牵肠挂肚,担惊受怕!

这封信老大确实收到了,但遗憾的是,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因为老大衷在去世时,手里都攥着这封家书,一边还放着笔墨砚台,想跟两个亲爱的弟弟说写什么!

汉简上的原文

这封信给我们传送了太多的信息,知道了当时百姓的生活,常人的文化程度,官府的制度,邮政的完善等等,颠覆了以往我们对秦朝的认知,简直不敢想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