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乱乱世出英豪,这话对薛禄来说最为正确不过。公元1358年 ,薛禄出生了,可惜的是朱元璋起义时,他年纪太小不能参军,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没想到薛禄长大时,遇到了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战,薛禄的机会终于来了。
薛禄作为明朝武将,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同常人之处,似乎在出生就有了预兆。1358年的青岛,一个产妇在破茅房中痛哭待产,丈夫出门找产婆久久不归。外面下着瓢泼大雨,产婆们嫌麻烦不愿意来薛家。
雨越下越大,破败的茅草屋根本挡不住。产婆终于来了,随着男婴“哇哇”得哭声,薛家第六个孩子降生了。父亲给他取名薛六。薛六诞生后,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原来还在漏雨的茅草屋上出现了一群喜鹊,他们争先恐后的用翅膀遮挡大雨。
这时,有两位指挥使恰巧路过薛家,看到此等奇景,于是对薛六的父亲说:
“这个孩子日后必定非常显贵!不然怎么会有喜鹊为他遮雨,指挥使来为他看门?”
转眼间,薛六已经41岁了,他还是一事无成。这时候薛六的喜鹊挡雨之说,显得十分可笑,他都四十岁了还能闯出什么名堂。俗话说,四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会坚定意志,不会被外界事物迷惑。
1399年,燕王朱棣造反,发动了靖难之战。薛六的机会来了,他果断追随燕王,辅佐他登基称帝。薛六刚参军时,只是一个小小的的士兵。靖难之战中,薛六英勇杀敌,生擒了地方一名副将军。朱棣论功行赏时,给了薛六一个指挥佥事,还给他改名为薛禄。
朱棣没有想到,他随意改名的小小武官,此后会两次就他于危难中。公元1400年,朱棣发动战争后第二年就迎来了败仗,他在东昌兵败,被敌军围困,眼看就所有筹谋毁于一旦,这时候薛禄带着50人杀进来。薛禄遇到朱棣后,便把逃命用的战马给了他。这等舍身救命之恩,让人动容。
没想到就在同年,薛禄有一次救了朱棣。公元1400年,朱棣和铁铉在济南决战。燕王军队一路士气高涨,杀得铁铉片甲不留。于是铁铉宣布投降,让朱棣进城接受他的投靠。其实这时候,城门上早已经装上了铁闸,只等朱棣进城就放下来。
听到铁铉投降的消息,朱棣没有任何怀疑,欣然前往。朱棣骑着战马,春风满面进城时,铁闸门立马放下、还好薛禄留个一个心眼,说时迟那时快,把朱棣从死神手里救出来了。有过这两次救命之恩,等到朱棣登基时便封了薛禄为都督佥事。
薛禄的官运才没有到此打住,他此后一路高升,后世子孙7代人都蒙他庇佑,世袭爵位。朱棣登基后,多次对外发动战争,薛禄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步步拜官封侯。明朝也是因为有了薛禄,在与外族对战中胜战无数。
《明史》云:
“永乐中从起兵北平,后积功至大将,封侯伯不以“靖难”功者,薛禄……凡五人。
”
在明朝人眼里,靠着靖难拜官封侯者无数,只有五个人是靠抵御外敌登入侯位。这五个人当中,有一个就是薛禄。可以想象,薛禄在抵御外敌的战争中贡献有多大。
等到明仁宗继位时,薛禄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明仁宗让薛禄掌管着左军都督府,赏赐他铁券。大家可能不知道铁券有多厉害呢?铁券以表示皇帝的嘉奖,上会刻着受赐人的信息。在明朝,铁券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能免死。受赐人有两次免死机会,后代有一次免死机会。
薛禄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用实际行动报答皇帝的信任。公元1430年,此时的薛禄已经73岁了,他还在奋战在一线。凤凰岭之战,薛禄成功击退敌军,皇帝加封他为太保。没想到6月份,薛禄突然身患重病,皇上得知后赶紧让他回京,不过已经来不及了。
公元1430年8月,挣扎了两个月后,薛禄离世了。薛禄死后,孙子薛诜世袭了爵位,成为了第二代阳武侯。此后薛家7代人,都封为阳武侯,享尽荣华富。薛禄的另一个儿子薛桓,更是娶了皇帝的女儿常德公主为妻,被封为驸马都尉。
薛禄从一介布衣,到拜官封侯,子孙后代享福,连绵不绝。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他哪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战乱,对于普通百姓是灾难,对于英豪来说,是一次阶级跃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