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中,华妃临死前的那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把华妃的凄惨推向了最高潮。
之后,这个痴情的女子撞壁而亡。
很多读者,因此喜欢上了这个心思简单又痴情的女人。
可事分两面,不能因为华妃的痴情,不能因为她的惨死,就美化华妃这个人。
华妃这个人的确痴情,可她痴情的太霸道、太凶悍;
华妃这个人的确简单,她是简单的坏。
在《甄嬛传》中,别人黑化都有足够的理由和情节做铺垫。
比如皇后宜修,她是因为被亲姐姐抢走了地位、抢走了爱情,才变得阴险腹黑;
比如女主甄嬛,她是因为爱情的梦破碎,她是因为在宫中受尽陷害,才变成了一个深城府极深的深宫妇人。
可华妃呢?
华妃一入王府就深受宠爱,从来就只有她欺负别人,没有别人欺负她的时候。
这样的一个女人也会在后宫害人,只能证明这个女人是天生的心狠手辣。有的时候华妃害人,不能都将责任推到曹琴默的手上,华妃是有理性的人,曹琴默无法左右她的人生……
宫女福子,皇帝的嫔妃淳儿,这两条年轻的生命都直接被华妃害死;
沈眉庄也险些被华妃害死了,她还能活着,是作者给她开了一个类似于主角的外挂;
千万别说华妃不会害孩子,可怜的温宜公主被华妃折腾惨了。
此时按照情节的顺序,先来看福子之死:
一.17岁的宫女福子惨死,就是华妃做的孽
在后宫选秀之前,皇后与华妃有过一次对话。其实皇后与华妃从来互不信任,这一次对话自然也暗藏着这两个女人的小心思。
皇后一定要赐给华妃牡丹卷,这时的皇后直接怼给了华妃一个两难选择。
华妃若是不接这盘牡丹卷,对皇后不敬的罪名就算扣了下来,这个罪名华妃担不起;
华妃若是接了这盘牡丹卷,她自然怕皇后害她,也根本不敢吃,那时还是对皇后不敬。
此时皇后没有放大招,而是出了一个极损的阴招,她就是要看华妃难堪。
这时华妃身边的陪嫁侍女颂芝岀现,仿佛给华妃解了围。
颂芝去接皇后赐给华妃的牡丹卷,假装没拿稳,将这一盘牡丹卷掉在了地上。
华妃毕竟是宫里的娘娘,就算皇后也得给几分面子,皇后也不敢真地让华妃吃脏东西,牡丹卷这件事情,看起来被华妃遮掩了过去。
很难缠的皇后哪有那么简单,皇后马上借着这个事件,以华妃身边的宫女服侍不得宜为由,将一个宫女福子赐给了华妃。
而华妃也不得不将福子带走,带走福子对于华妃来说,就像吞了个苍蝇那样难受。
皇后与华妃本来就互相敌对,这导致了华妃根本不会信任福子。
可福子,真的会是皇后派去监视华妃的人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以皇后的阴险和心机深沉,她绝不会把坏事做得如此明显。
皇后只是想要借着福子去,恶心华妃。
面对福子华妃应该怎么办?
也许答案很简单,如果换了甄嬛或者沈眉庄去办,都会选择敬而远之这样一种平稳的方式。
表面上敬着,让福子干一些简单的差事等过几年这件事情冷了,给福子挑一个好人家嫁出去,一切就都会解决。
可以华妃的跋扈与霸道,绝对等不了几年,更不可能许给福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17岁是女子最美好的年华,连皇帝也忍不住多看了福子两眼,又同福子说了几句话。
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就看上了福子,想让她做自己的女人。皇帝就是简单的两句话,就已经让华妃嫉妒得发狂,华妃已经急不可耐地要解决掉福子。
华妃的所谓解决,就是让福子死,这样才能一劳永逸让她放心。
当华妃想要福子死时,福子梳头扯痛了华妃的头发也是借口。华妃命手下的太监周宁海,将福子活活地扔到井里淹死。
可怜的福子,生命定格在17岁。
华妃这么做绝不能称真性情,这是极端的凶狠和对生命的漠视。
华妃的心狠手辣并不只是表现在对宫女上,对于皇帝的嫔妃,华妃同样如此。
二.无辜惨死的淳儿
哪个女人是后宫中死得最无辜的人,这个女人恐怕非淳儿莫属。
淳儿为自己立了小吃货的人设,这让她看上去单纯、自然、没有伤害性。当然这也是她的小心机,可在后宫生存谁能没点心机,这点心机影响不到淳儿的品行。
自始至终,在宫中生活的淳儿没有沾任何人的一滴血。
可华妃,偏偏不能放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女子。
华妃的胆子比天还大,她举止骄奢、花费无度,后宫给她开的工资,可能都无法支撑她三天的生活费。
那么华妃该怎么办?
就连她的将军哥哥,也未必能支撑得住她这么大的花销。那个时候华妃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利用她宠妃的身份卖官鬻爵。
这是一件连皇后都想象不到的事情!
后宫中的那些女人,最多就是在后宫中争地位、争宠爱。再厉害一点的,就借用自己的家族或父兄,帮自己争地位、争宠爱。
像华妃这样自己把手伸到前朝中的女人,还真是绝无仅有。
华妃根本就是个欲壑难填的女人!
在华妃和手下商量着买卖鬻爵时,被爬到假山上拾风筝的淳儿刚好听见。
那是一个千钧一发之际;那时最考验人性,华妃几乎想都不想地直接命手下太监周宁海,把淳儿弄死在河水里,假装溺毙一般。
淳儿可不是一般宫女,宫女华妃可以不用放在心上,淳儿是有名有份的皇帝嫔妃,淳儿之死,会在后宫与前朝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可华妃却能做到,不做考虑直接弄死,华妃的心狠手辣与唯我独尊,可见一斑。
如果说淳儿之死还算是个意外,华妃也害过其他嫔妃。华妃伤害沈眉庄时,就是处心积虑,一定要治沈眉庄于死地。
罔顾他人性命,却是华妃的真性情。
三.被害惨了的沈眉庄
在玩心机方面,沈眉庄还是差甄嬛一筹。
刚入宫的甄嬛,就能看出自己是一枝独秀,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那时的甄嬛选择了装病,开始明哲保身之路。
那个时候后宫的格局,就变成了沈眉庄一枝独秀。
沈眉庄有着与甄嬛完全不同的境遇,太后一直看重沈眉庄,这导致了皇帝在沈眉庄入宫后不久,就准许沈眉庄学习六宫事务。
皇帝准许沈眉庄学习六宫事务,是一种极大的恩宠。这等于皇帝会在恰当的时间,赋予沈眉庄后宫真正的权柄。
而华妃呢?
华妃是一个连别的女人与她分宠,都嫉妒得发狂的女人,她如何能忍受沈眉庄分她的权柄,于是一个一个陷害沈眉庄的计谋,华妃开始抛了出去。
华妃先是以教沈眉庄看账为由,将沈眉庄留在自己宫中很晚,此时华妃就在布一个局。
当沈眉庄准备回自己宫中时,华妃又以赏赐为名支走了沈眉庄身边的宫女。
接下来就是重点,在沈眉庄等待领赏宫女回来的时候,华妃派手下的太监将沈眉庄推进了千鲤池。
若是没有作者给开的外挂,那时的沈眉庄就已经死了。
面对活着又得皇帝怜惜的沈眉庄,华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华还是要继续针对沈眉庄。只是这一次,华妃用的计谋更阴、险更狠辣。
那时的沈眉庄急于生子固宠,这个想法便被华妃利用,华妃安排御医刘畚给了沈眉庄一个催孕的方子,而那个方子不过是华妃陷害沈眉庄的良药。
那个方子,只会使沈眉庄看上去像有了身孕一般,她没有真的怀孕,这件事情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然后呢?
华妃使用连环计,安排宫女,在皇帝皇后和众嫔妃都在沈眉庄宫中时,故意藏起了带血的衣裤,落实的沈眉庄假孕的罪名。
这件事情,改变了沈眉庄的一生。
假孕事件,让沈眉庄从一个积极、热情的女子,变成了一个看尽世态炎凉,每天守着太后以自保的清冷女子。
沈眉庄的这份清冷背后含着多少的痛,华妃身为女人不会不懂,可是华妃霸道毫不在意。
沈眉庄算得上是华妃争宠路上的敌人,华妃针对沈眉庄总还算得上有几分理由。可另一个人华妃毫无害她的理由,华妃却让她的日子过得无比辛苦,这个她,就是曹琴默的女儿温宜公主。
四.可怜的温宜公主
温宜公主是曹琴默的亲生女儿,曹琴默这个女人,在华妃身边有着军师的地位。
可华妃善待曹琴默了吗?
当然没有,以华妃的骄傲和跋扈,曹琴默在她的身边,只会被她视为一条摇尾乞怜的狗。
曹琴默这位母亲华妃都毫不在意,她的女儿温宜公主,只会被华妃利用至极。
千万别说华妃没有害过孩子,华妃对温宜公主做过的每一件事,都能让作为母亲曹琴默对这个女人恨之入骨。
华妃为了争宠,为了陷害甄嬛,便在温宜公主的饮食中放了难以消化的木薯粉,害这可怜的小姑娘肚子疼。
天知道,作为母亲的曹琴墨可有多么心疼。
同样是为了争宠,华妃要把温宜公主放在自己身边抚养,她不是有多么喜欢这个小女孩,她只是想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再借由着公主,把皇帝留在自己身边。
只要皇帝在华妃宫中,华妃就会对温宜公主显得异常疼爱。
可皇帝不在华妃宫中时呢?
华妃便对温宜公主,显得极为的暴躁和不上心。
华妃不关心乳母的饮食,直接导致了乳母的奶水不好。乳母的奶水不好,自然引起小女孩的哭闹。
面对温宜公主的哭闹,华妃的表现简直残忍至极,她居然命下人给温宜公主服安神药。
温宜公主是个吃奶的娃,她这么小的年纪如何经得起这一番折腾,这个女孩是命大,如果命小早就被华妃折腾死了。
本来大人间的争斗都不应涉及孩子,曹琴默在后宫地位低下,皇帝又不喜欢她,她根本没有同华妃争宠的可能性。
曹琴默非但没有同华妃争过宠,反而在华妃身边一直为华妃出谋划策,而华妃呢?
居然是用不停地利用、折腾,曹琴默的亲生女儿来回报曹琴默的。
这样的华妃心狠手辣,她残酷得令人发指,痴情不能掩盖她做的坏事,本质上的华妃,就是一个嚣张跋扈、唯我独尊的女人,她只把自己的感情当成感情,她甚至不把别人当人,别人的感情她根本不会顾惜。
真性情,不是掩盖华妃心狠手辣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