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张亭》曾言:“几人缄口贪官职,身在朝廷志已忘。”古往今来,贪官污吏,接连现世,虽其手握重权,于朝野呼风唤雨,却难为民解忧,贪污腐败之举,亦致国之发展,陷入僵局,天下百姓,难获平安。

从古至今,贪官污吏始终是国家重点打击对象,若贪官污吏过于放肆,则会导致官场风气变得越发败坏,国家统治及人民生活都会受到相应的冲击。相信在很多人第一时间提到贪官的时候,心中想到的都是和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贪官,和珅成为许多人重点讨论的对象,但实际上,纵观中国封建千年发展史便会发现,其实,中国古代第一巨贪另有其人。

这位贪官生活在北宋年间,若是将他与和珅贪污的数量进行对比,想必和珅也定会自愧不如。不仅如此,在人们提到这位贪官的时候,也会对他的名字感到耳熟。那么,这位贪官究竟是谁?为官过程中,他都有着哪些恶劣举动呢?

这位贪官名为王黼,他出生于公元1079年。

史料记载,王黼原名王甫,与东汉时期一位宦官同名,正因如此,很多人在听到王黼的名字后,也会感到非常耳熟。后期,为避免产生误会,皇帝便为他更名王黼。

相传,王黼小的时候长着金发金眼,且其嘴巴巨大无比,甚至能够吞下拳头。此外,与其他孩子相比,王黼口才相对较好,这也使得他能够成功掩饰自己文学功底并不深厚的缺点。

崇宁年间,王黼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在这段时间内,王黼得到同僚何志的赏识,在何志父亲何执中的帮助下,王黼被推举为校书郎,而后又得到升迁符宝郎、左司谏的机会。

在当时的北宋官场中,宰相张商英渐渐失宠,蔡京的地位随之提升。此后,王黼便上书夸赞蔡京的诸多优秀政举,最终,蔡京再次担任宰相,而王黼也因此前的上奏之举,得到了蔡京的提携。

从校书郎到御史中丞的官职,王黼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可见,相比其他官员来说,王黼审时度势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在公元1119年时,王黼被任命为特进、少宰,此时的王黼依然已然拥有了极高的官场地位。

一时之间,王黼成为官场中最得皇帝看重之人,此后,为顺应人心,王黼更是做出罢方田、毁辟雍、裁汰冗官等举动。在这段时间内,很多百姓都将王黼称为难能一见的贤臣。

然而,真实的王黼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光明磊落。自得到相位以来,王黼便凭借手中权力,大肆搜罗诸多金银财宝,不仅如此,为了掠夺他人的美妾,王黼甚至在政治上打压其他官员。

后期,王黼请求设立应奉局,由他本人兼任提领,自此之后,中外钱财皆由王黼享用,各级政府部门也需竭尽全力供给着应奉局的开销。

除以上行为外,当时的王黼甚至假借宋徽宗的名义,遍寻天下珍奇之物,可在得到这些宝物后,王黼仅仅会将其中不到十分之一的物件献于宋徽宗。这也使得王黼府邸越发豪华,颇有宫外皇宫之势。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便会发现,如同王黼一般贪财的官员并不多见,因其贪污数量巨大,所以,他也足以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巨贪。

虽在宋徽宗在位期间,王黼为朝堂宠臣,可对于太子赵桓来说,他却十分厌恶王黼的一举一动。当赵桓正式即位后,王黼见形势不妙,便来到宫中主动祝贺,可他却被宫人拦在宫门之外,未能得到赵桓的接见。此后,王黼带着家人向东逃亡,可赵桓却并未打算就此放过这位贪官。

因当时的赵桓刚刚继位,不方便诛杀大臣,最终,他便暗中派出武士将王黼杀害,并假托王黼为强盗所杀,自此,这位中国古代第一巨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结语

虽王黼的社交才能得到许多人的认可,然而,他却并未将自己的优点应用于正途,这也使得他的人生注定会迎来悲惨结局。

当今社会,随着各项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许多贪官污吏都能遭到应有惩罚,凭借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如今,我国政治环境亦得到有效改善。

基于王黼等人影响,未来社会中,人们亦将坚持严厉打击贪官污吏,避免此类情况再度发生。

欢迎下方评论区发表你得看法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