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想当皇帝,却又觉得当皇帝很累,主要是金兵总来找麻烦,于是及早传位给赵昚,自己当了太上皇,既有权力又可以无尽的享乐。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步回答,一是赵构退位后还活了25岁,为何这么早就退位了?二是为何要把皇位退还给赵匡胤一脉?

第一个问题,56岁的赵构身体还很健朗,为何急于退位给赵昚?

赵构生于1107年,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的弟弟。由于1127年,金兵南侵,制造了“靖康事件”,把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以及宫中男女共5000多人,浩浩荡荡押到了金国去,北宋就此灭亡。而赵构由于当时出差在外,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于是赵构带着余下的众臣跑到南京去当皇帝,是为宋高宗,史称南宋。因此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也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他从1127年到1162年,在位36年。

可是,1129年,守卫皇宫的苗傅和刘正彦发动了兵变。苗傅对宋高宗说:“陛下总是听信奸臣的话,干脆您这皇帝不要当了,免得害国害民,让您的儿子赵敷来当吧。”随即逼迫宋高宗退位,让三岁的赵敷(宋高宗的独子)继位,由隆佑太后听政。

可惜,由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导致兵变失败。本来就体质虚弱的赵敷,在此次事件中抱来抱去,只坐了26天皇位后就受惊吓而夭亡了,哭得赵构死去活来,比失去其他任何亲戚都要悲痛,因为他就只有这个儿子。

此后,赵构就没能再生了。主要是有一次,宋高宗由于在金兵的追杀下,好久没有与嫔妃取乐过了,这天好不容易来了兴致,正跟其爱妃干那事,却忽听得来人急报金兵已从北门攻入,惊慌得赵构从此得了阳痿症,无论宋高宗叫太医用什么方法都恢复不了了。

看来赵家被金兵害得真惨!

得知自己确实失去了生育能力后,1132年,宋高宗从赵匡胤那一脉的子孙后代中,选择了6岁的赵伯琮(后改名赵昚shèn),将他收为养子。

宋高宗对赵昚精心培养,不停地给他加官进爵。1135年,封8岁的赵昚为保庆军节度使和建国公;1142年,加封赵昚为检校少保和普安郡王;1147年6月,封他为常德军节度使。

1160年,赵昚被立为皇子,并且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5月28日,赵昚被立为皇太子。同年6月,为了试探即位后的赵昚对自己的态度,把皇位禅让给了赵昚,看看赵昚当上皇帝后对自己是否忠孝,忠孝则更好,否则的话,就可以趁早废了他,再选其他的继位人。

因为宋高宗也深深地知道,早在宋仁宗时,出现过“濮议事件”,就是宋仁宗也是由于没有子嗣,后来收养赵曙为养子,以继承自己的皇位。谁知赵曙即位后,也就是宋英宗,当了几年皇帝后,竟然不认宋仁宗为皇考(生父),而只认宋仁宗为皇伯。

赵昚即位后,是为宋孝宗。

当然了,赵构他有自己的说辞!

赵构的说法是,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已经颇感“倦勤”,很想早早退休在家休养了 ,而实际上宋高宗当时的身体还很健朗。正如宋孝宗在1175年所说:

“太上年将七十,步履饮食如壮年,每侍太上行苑囿,登降皆不假扶掖。”

而且,宋高宗说是退休了,其实他还是暗中掌控着最高决策权。有一次,赵构要求宋孝宗将一个因贪赃枉法而被免职的地方官恢复原职,但是宋孝宗经过多方调查,这个地方官确实不是个好官,因此没有恢复其官职。赵构这个太上皇得知后,大发雷霆,说宋孝宗不孝。

宋孝宗于是只好听从赵构的命令。

再来说说宋高宗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七世孙,按照家族史来讲,两人的亲属关系已经是很疏了。

赵构能够当上皇帝,可以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让他走了狗屎运。赵构本来是宋徽宗的庶妃所生,在皇子中又是排行第九,所以如果不发生“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不被押往金国的话,皇位是轮不到赵构的。

而赵构当上皇帝后,又很害怕失去皇位。当他得知在金国扣押的父皇和皇兄还活着时,很害怕他们又再次回来,从而让他交出皇位。因此当赵构听说岳飞要打到金国首都去,将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迎回来,他便恨透了岳飞,也因此暗中授意秦桧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如果宋高宗将皇位传给赵光义一脉,那即位后的皇帝,肯定会以宋高宗对宋徽宗和宋钦宗不孝为由,进行对赵构的报复和清算。

但是,如今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一来可以避免自己被报复的可能性,二来可以让自己因为把皇位退还给了赵匡胤一脉,从而获得天下人的赞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