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他是如何做到如此长寿的?

公元652前后,已经70多岁的孙思邈写下了《备急千金要方》。这是一部在古代并不多见的传奇医书。在三十年之后,已经百岁之上的孙思邈,竟然又写下了一部《千金翼方》,这两部书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千金方》。

这样一位极为少见的古代百岁老人,在书中究竟写了什么?为何用“千金”来命名书,又是怎样做到如此长寿的?

孙思邈年幼时体弱多病,深受病痛之苦,他立志学医识药,于是到深山去,向一位有名的药师学习。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道翻过多少山,走过多少路,采了多少药,医了多少人。

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看见一行出殡的队伍迎面走来。他按住棺材说:“人还没有死,你们怎么忍心埋了呢?”众人就打开棺材请他看。

只见一个妇人面黄如纸,腹部高隆。孙思邈试了病人的鼻息和脉象,取出三根银针,一根刺人中,一根刺中脘,一根刺中极。

三针扎下去,孕妇很快苏醒过来。众人把孙思邈当成了神仙,一齐跪下磕头。孙思邈让他们起来,又送给病人的丈夫一剂药、一幅图。

结果,病人不但没死,回去还生下了一个大胖娃娃。

一根银针救两命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从此,孙思邈看病果真是手到病除。

一般人就知道孙思邈的医德医术高明,对天文、地理、易学、道法、阴阳占卜等诸方面学问无不精通,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洞察力,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终身不仕的孙思邈深入民间,普救苍生,亲自采制药物,经常隐于山林。晚年隐于故里五台山,专心修炼著书。

孙思邈认为人类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往往能救人一命,因而用“千金”二字作为书名的一部分。

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后人至今难以超越。成为中国药学的重要著作,并流传海外。

对于长寿的秘诀,《孙思邈方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寥寥16字,道出孙思邈真正的长寿原因。

他漫长的一生一直致力于医学研究,以济世活人为己任,心怀慈悲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在晚年最后的时光依旧在努力为后人留下更多的著作。他的著作特别之处在于把养生和临床结合治疗起来来研究防病治病,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