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成王败寇,斗转星移朝代更替,几多明主几多昏王,一朝天子成为俘虏,最让人气愤的当属蜀国后主刘禅。
刘禅,河北涿州人,刘备的大儿子,小名阿斗。刘备临死前将他托付给诸葛亮,刘禅本是无能之徒,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治国之才,所以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诸葛亮全权处理。刚刚继位边境就传来叛乱的消息,他丝毫没有危机感整日无所事事,所有军政大事都抛给诸葛亮。
公元227年,诸葛亮把政务要事交给蒋琬,自己上了一道《出师表》之后,率领三军北上讨伐曹军。自刘备死后蜀军一直没有动静,魏军毫无防备,蜀军出其不意在诸葛亮运筹帷幄下大败魏军收了大将姜维。蜀国胜利的消息令后主满心欢喜,魏国却是慌张一片,魏明帝曹丕久经沙场,临阵点将派大将张郃迎战蜀军。本以为蜀军经过休养生息会一鼓作气大败魏军,却因马谡不听号令失去街亭,蜀军大败撤回汉中。
公元234年诸葛亮再一次与东吴联盟北伐,因孙权出兵虎头蛇尾加上司马懿据不出兵导致蜀军进退两难,诸葛亮日夜忧思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即将离别人世,上表一道奏章说明病情,又嘱托后主自己死后可重用蒋琬。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趁机发兵攻打蜀军,军中统领杨仪利用诸葛亮留下一计杀退魏军。
诸葛亮死后刘禅早已经忘记了他生前的教诲,蒋琬的话也不放在心上,整日吃喝玩乐,声色犬马荒废朝政。蜀国有蒋琬和费祎主持政务,魏国内部出现大乱,司马父子夺了曹魏政权,他们忙着排除异党,短时间内和蜀军相安无事。后来两军再次交战,魏国大将郭修被姜维俘虏后封为左将军,郭修表面归降,背地里几次暗杀刘禅没有成功。最后铤而走险在宴会上杀掉了大将军费祎。费祎去世后姜维任大将军,有了实权的姜维连年伐魏,每年都战败而归,蜀国国库日渐空虚,大将军也逐渐地失去了威信。
皇帝无能奸臣当道,姜维向刘禅进言,请求后主杀掉独揽内政的黄皓,刘禅听了姜维的话非但没有杀掉黄皓还让姜维少管闲事。想那姜维并非庸才,为了防止黄皓加害自己,他要求去甘肃一代种地。公元262年,姜维上告朝廷说是魏军在边关练兵似有伐蜀之迹,昏庸的刘禅没有了主意,反问黄皓,黄皓经过一番装神弄鬼之后,以神的旨意告诉刘禅,魏军不会攻打。过了一段时间,魏军兵分三路攻打蜀军,等到刘禅得到消息时魏军早已占领汉中。姜维知晓急忙召集自己所属力量坚守剑阁,本以为守住剑阁蜀国无忧,没想到魏国大将邓艾调兵遣将翻山越岭,从另一山脉越过剑阁直奔江油,江油太守弃城投降。
魏军临近涪城,邓艾捎书信给诸葛瞻,并承诺只要诸葛瞻投降可以保他为王,诸葛瞻不愧是诸葛亮的儿子,他怒气冲冲撕毁邓艾来信杀了信使与邓艾决一死战,虽然奋勇杀敌却还是兵败,诸葛瞻牺牲成都失守,刘禅和大臣们有的提议退守阆中有的提议投奔吴国,最后刘禅决定投降魏国。
刘禅的儿子见父亲投降忍不住说道:国家有难父子应该背水一战与国家共存亡,而不是做贪生怕死之徒。刘禅丝毫不理会儿子的话,带领百官投降了魏国。魏帝司马昭本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为了笼络民心没有杀刘禅,反而赏他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和无数美女。刘禅也欣然接受,每日在魏国听歌看舞饮酒作乐。司马昭为了测试刘禅,命人弹奏了一曲蜀歌,投降过来的蜀国人听到家乡的歌曲无不落泪,刘禅却自顾自嬉耍,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蜀国,他却说蜀国很快乐,并不想念家乡。刘禅在魏国居住十年后去世,时年60岁,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
刘禅,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成为亡国奴寄人篱下,丢尽了皇家颜面,或许他天生就不是做帝王的料,难怪有人说:就算诸葛亮长生也难辅佐这样的帝王,何况姜维。如此昏庸无能,被司马家改朝换代也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