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古代,数百名全副盔甲的士兵就可以摧毁一个小国。譬如,东汉的班勇夺车师国只派了500名士兵,这还不是官府军,只是一支装备齐全的罪犯部队。《后汉书》:帝诏班勇,领五百刑士,西驻柳中,遂破车师。

西汉的郑吉救援车师,仅留下21名士兵守卫。(血盟卫?)《前汉书》:匈奴攻车师,吉将兵北御,敌不敢前。乃归渠,并留一侯领二十人守望。官史明确表示:数百件盔甲可以摧毁1国。几十件盔甲,可以分割1片领土了。

来到唐朝,它会更有趣。那时候,薛延坨凭借弓箭一统草原,他经常用利箭平定各个部落。接着,薛彦拓遭遇唐军。像往常一样,他用箭教训了作为唐朝”送死军“的突厥仆人。然后,面对唐军主力,依然是万弩齐发,让唐人的马匹中了很多箭。

于是,唐军干脆舍马成阵,分别以数百人为1队,摆好长搠(枪)阵,冒着箭雨平趟而去。《新唐书卷21》:敌之万箭具发,伤本部战马。遂去马结步阵,以百余搠为一队,齐奋而前向之,敌阵而四散。唐军怎么能视箭雨于无物呢?李世民表示:无它,坚甲兵利矣!

大汉的李陵,率五千步兵与数万草原骑兵浴血奋战。那些只中1箭的人,甚至连下火线的借口都没有。在睢阳围城战中,将军雷万春用一副重铠,被射中无数支箭,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这才是盔甲的真实水平,不像恶心电视剧里的NPC。脱掉盔甲,你会死在一刀之下。穿上盔甲,你依然会死在一刀之下。因此,拥有盔甲相当于犯了死罪,那是因为有了盔甲,你就有了“洗衣粉”。

其次,制造装甲本身是一个顶级行业。若是远古的皮革盔甲:是将几层动物皮革复合而制的一层甲胄。你需要杀死多少头牛才能制作成一套呢,就算是最低级别的牛皮盔甲?

牛基本算是古代的拖拉机了。牛皮加工后,还必须上漆。任何一步工序也不是一点钱能够支付的。还不算更高级别的,比如犀牛皮,那就更不用提了。

倘若是金属甲。一副整体的铁甲,少则重20或30公斤。数百套:则必须以吨为单位称重。现存的出铁最多的古代高炉,是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汉代炼铁遗址的1号炉。

该炉内部容积约50平方米,每天可生产1吨铁、2吨铁矿石和7吨木炭。高炉总重约200吨,高度为2-3层。全炉构造合理,极具规模。直至18世纪中期,欧洲才出现了一座与之结构类似、规模相当的冶铁工程。

换句话说,即使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铁系统,也必须保持几天不停工生产。期间包括提供数百件盔甲的原材料:相当于消耗掉数百吨铁矿石和木炭。这还只算原料,不包括早期开采和后期精加工,整个过程需要数千名人力!

如此规模的生产,花费这么多的钱,你说你做了几百套盔甲,只是想在家里炫耀,或者死后随葬。谁信?这比文官泛言、武官拥兵的嫌疑还要大。被砍,不冤枉啊。

其三,盔甲的用途非常单一。西汉著名的盔甲案。由于被发现藏有500副盔甲,担任首辅的周亚夫被称为密谋造反。最后,拥有者禁食而亡。而官史都在为它大声疾呼,认为这是诬告。

由此可见,虽然“三甲进地府”有些过分,但“禁甲不禁兵”几乎已成为历代帝王的日常管理政策。

你有一把刀,可以说是自卫;有弓箭,可以说是猎户;但你有500套盔甲,你是想干嘛呢?它又重又贵。也不能当衣服穿。易磨损,维护费用高。普通人不用于作战是没用的。普通人天天想着作战?那就是谋反啊。

如果对古代的“甲胄”没有概念,那么以今天的私人运输工具为例:如果你家里有一辆悍马车,你会说它适合越野,这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要“魔改”它,在前面加上“防护罩”,在后面加上“氮气口”,就如同“死亡飞车”那样。

每个窗户上都有射孔,还装上防弹层……好吧,姑且也算过。因为你可以说这是一辆与银行签约合作的“运钞车”;但你家里还有2辆M1A1坦克,那是啥意思呢?不是谋反,难不成是为了行驶时不被碰瓷吗?

最后,来直观感受一下。先是皮甲。受金属材料发展过程的限制,先秦时期的盔甲大多由皮革制成。如果你还停留在刀可以秒穿肚皮的认识上,那你就错了。

1位国外小哥曾上传过“生皮”实验(抱歉,确实没有找到高清图)。他依次用丹麦斧和伐木斧进行砍破。结果是,丹麦战斧能在90度的情况下切割皮革,在其他角度都难以割破。而伐木斧即使成90度的状态下,也难以割破“生皮”。

这还仅仅是一块“生皮”,未经加工的原材料。通常情况下,皮革护甲会硬化并涂漆,让生皮变得更坚韧。而在春秋时期,制作盔甲的过程就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大约11道工序才能完工。

然后是“铁甲”。以防御力最低的”锁子甲“为例。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具有类似于布料和丝绸的柔软效果,总重比具有相同防护效果的其他金属甲要轻,因此佩戴者的肢体运动受限较少,透气性好,且相对凉爽。

下图是如今市场上有售的带锁甲编织的防割手套,因此,锁甲对切割类攻击的防御能力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如今的防刺服,甚至轻型防弹服都不是防刺的。锁甲的结构能抵御刺伤攻击吗?

下图是有人自己在家做的锁甲,用现代工业制成的纯钢剑捅过。要知道,现代钢剑用于刮削金属,其硬度非常高。在古代,剑韧结构也被称为穿甲锥。而被誉为”破甲“。会有什么效果呢?

附:为什么成语用“带甲百万”而不是“带刀百万”“带枪百万”或“带盾百万”?因为在古人眼里,盔甲才是资本——高贵、富有、帅气、实惠的奢侈品,是一个国家力量的象征和”大杀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