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帝王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仅仅是后宫的嫔妃都已经住满了皇宫,像清朝的后宫就占据了紫禁城的一大半土地。况且皇宫里还有很多被皇帝宠幸的宫女,她们大多数都是想借着宠幸“飞上枝头变凤凰”,但是很多都是潦草结尾。

在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长按点赞2秒并关注一下,动一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一个支持,也方便您接收最新内容。

皇帝除了给予她们一点点物质的补偿,并没有办法给她们身份地位,而且还有些宫女因为被皇帝宠幸过的原因,一辈子只能低头生活,因为古代封建思想会让身边人认为这个宫女不检点。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皇帝在微服出巡或者出宫办事的时候也会宠幸一些女子。其实皇帝并不经常离开紫禁城,因为待在紫禁城虽然有一种被禁锢的感觉,但却是十分安全的,像皇帝这样的九五之尊,肯定会为了自己的安全选择不出门。

有的时候不得不微服出访与御驾亲征。一般这种都是十分重要的场合,并且还会经历很长时间,所以皇帝一般都会带一堆人随身前往,比如宫女、侍卫与妃嫔什么的,这些人在路上会保证皇帝的安全,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但是总有时候是临时出行的,没有带嫔妃,那么这个时候皇帝想要解决生理问题,应该怎么办呢?答案肯定是从皇宫外找一些女子来侍奉皇帝了,但是想要侍奉皇帝可没那么容易,比较不是什么猫猫狗狗都能接近皇帝的,即使是宫外侍奉皇帝的女子,也需要有最基本的几点:长得好看、身体健康等。

其中咱们知道的影视题材的电视剧中就有不少这种情节,女子在宫外被皇帝看中,并且宠幸了一晚,就被带入宫内,从此锦衣玉食。就比如汉武帝时期的皇后卫子夫,在《卫子夫》这部电视剧中,她就是因为在宴会上打扮十分独特,被皇帝看中最后位居皇后。还有乾隆皇帝时期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就是在皇帝微服出访时期被看中的。

一般这些女子如果被皇帝看中了就会直接带进宫里进行册封,因此很多古代女子为了追求权力与地位也就纷纷挣着抢着去服侍皇帝。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女子,就是皇帝在微服出巡时候宠幸的女子。

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不是皇帝,因此有很多事情都是迫不得已的,包括这次宠幸这名女子以后,又将她杀害,这都体现了作为统治者的无奈,也体现了朱元璋的野心。

但是朱元璋最后又表示十分的后悔,甚至还下令厚葬这名女子,并在她墓前写下忏悔录,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到朱元璋,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与普通的皇帝不一样,他是明朝的开国元首,也是通过自己努力一手打下了自己的江山,从而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

要说朱元璋的称帝的生涯,可谓是十分的艰难了。大家都知道明朝之前是元朝,而元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因为它是蒙古国统治的时期,而中国大部分都是汉族,因此蒙古国的领导人想方设法的迎合广大汉族百姓,例如推行了很多“汉化”政策,但终究只是皮毛,在异族首领的统治下,汉族人民地位特别底下,甚至连饭也吃不饱,一不留神就会丢掉性命,这让很多汉族的民众都十分压抑。

而朱元璋从小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地方,当时对汉族的政策十分苛刻,因此他只能以乞讨为生,这个时候有人就要提问了,为什么朱元璋最后要走上“造反”的道路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那个时候正好遇上闹瘟疫,于是朱元璋就离开了家乡,但是好景不长,在朱元璋一家人迁徙的不久,朱元璋的父母就去世了,当时因为家里穷,所以一直没有将父母安葬,但是古代人死也相当于一种重生,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对待,于是他们一家人开始四处求人,终于朱元璋的邻居愿意接给他们一片土地用于安葬父母,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棺材,于是就只能将遗体用布卷起来安葬。

这些流程花光的当时家里所有的钱,因此,他们一家不得不分散 前往全国各地各谋出路,最后朱元璋为了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选择了去寺庙里当和尚,而且他在寺庙里非常的勤俭节约,十分受主持的喜爱。

但是好景不长,即使是在寺庙也要面临吃喝的问题,当整个社会都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朱元璋即使当了和尚也没有办法逃避这一现实。于是,没过几天,主持就以让他们外出化缘为由将和尚们遣散,于是朱元璋就又开始了漂泊无依的祈祷之路。

而当时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元朝统治者昏庸无能,没有出台正常保证汉族人的利益,导致百姓们苦不堪言,各地都暗流涌动,纷纷组织群众准备造反。而那个时候正好遇到饥荒,死的人不胜其数,“大灾过后必有大疫”,瘟疫也随之横行。

连最基本的温饱与健康都没有办法保证,百姓们当时是想方设法的想要改朝换代,期待更有能力的统治者来结束这个黑暗的时期。

而这时候农民起义的头头有两个。一个是“红巾军”,因为他们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起义军头上都会带红色的布巾,因为得命。还有一个就是白莲会,但是当时的白莲会因为刚刚成立,所以还不是特别的出名。

当时“红巾军”在坊间流传一句歌谣“明王出世,普度众生”,为了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支持,红巾军的首领就称自己为“明王”,就这样一举攻下了很多地方,在当时已经有很多支持的群众。

而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是一个小小的乞丐,又一天他收到了儿时伙伴的信,让他加入红巾军,于是走投无路的朱元璋为了填饱肚子,只能答应小伙伴,加入了这个组织。

当时的朱元璋十分的勇敢,在加入红巾军以后,很快就受到了将领郭子兴的赏识。后来郭子兴还经常给朱元璋表现的机会,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办事,之前的亲朋好友听说朱元璋在红巾军,纷纷选择跟朱元璋一起,投奔到红巾军旗下,没过多久就招募了七百多号人,由此可见朱元璋也是非常有信誉的一个人。

朱元璋还非常的爱惜人才,当时有一位名人叫李善长,求见朱元璋,跟朱元璋讲了很多古代帝王的惨痛教训,劝解朱元璋要仁厚爱民,后来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顺利渡过了难关,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朱元璋这么爱惜人才,最后为什么要杀掉宠幸一晚的江南才女呢?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朱元璋在四处征战的时候,不停的积攒信誉,可谓是战无不胜,从北一直打到了南方,眼看统一的局面马上就要完成了,他就开始为自己之后的建国积攒民心。他让属下立法规,并且说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但是偏偏这个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这位女子叫苏坦妹,是江南有名的才女,在她年幼的时候就饱读诗书,曾写了很多震惊江南地区的名诗,与当时的很多才子都关系要好。而当时朱元璋到达江浙一带的时候,曾在墙上张贴告示,大概意思就是宣扬朱元璋的功绩,并且希望百姓可以支持他。

但是告示上写的是让人难以读懂的文言文,那个时候吃饭都成问题 更别说读书识字了,当大家伙都在询问这些字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苏坦妹出来为大家解释,一句句翻译。而这些场景被当时在外面巡逻的朱正文看到了。

朱正文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并不是亲生的,众所周知朱元璋自己是身世十分悲惨的,所以他见不得别人因为战乱像他一样流浪,因此就收养了二十多个儿子。而朱正文看到苏坦妹以后,一眼就被她的美貌还有气质给迷住了,于是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把她抓回了自己的王府了。

但是当时朱正文只想着孝敬朱元璋,于是就把美丽的苏坦妹送到了朱元璋的寝宫里,可怜的苏坦妹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经变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而朱元璋看到美丽的苏坦妹更是情不自禁,于是便迫不及待宠爱了她。

但是之后没多久,一位功臣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就因为在青楼抢美女这件事被抓起来了,朱元璋刚刚颁布了法规不允许军队在所到之处抢夺民女,胡德济就做出这种事情,气的朱元璋里马亲自前来处罚他。

没想到他却一点也不脸红,不知道是不是父亲是朱元璋身边的功臣的原因,他居然敢于朱元璋当面对质,并且说出了让朱元璋最不想提及的事情。

他说朱元璋作为一个领导者就可以随意抢夺苏坦妹纳入后宫,但是自己却不可以,“只许官兵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朱元璋听到这句话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他下令将苏坦妹和胡德济还有那些青楼女子一并处死,以现自己的决心。

可怜了那个江南才女,年纪轻轻就收到了这样的待遇,但是遇到这种不讲理的士兵与领导者,也是苏坦妹的不幸。

后来苏坦妹的好友楚方玉就十分替苏坦妹打抱不平,最后决定为自己的好朋友出气。她假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还成为了状元,最后到朱元璋面前对话的时候,直接当庭羞辱朱元璋,并且提及了之前误杀苏坦妹的事情,这让朱元璋十分的内疚。

最后,朱元璋命人厚葬苏坦妹,并且在苏坦妹的墓碑前写了忏悔词,现在还立在苏坦妹的墓碑前。

帝王是不能动情的,但是苏坦妹实在是太漂亮了,让朱元璋都忍不住心动了,所以这样的人不应该继续留在世上,这是帝王之道,但是又有谁会在乎可怜的苏坦妹呢?她最终成为了朱元璋皇位的垫脚石,年仅24岁就被误杀。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认为作为皇帝不可以沉迷于女色,并且之前有不少人为了巴结朱元璋向她送了很多美女,朱元璋认为这种风气非常不好,于是就杀掉苏坦妹来告示其它有类似想法的王公大臣。

不管原因是什么,朱元璋这一步棋虽然一举两得,但确确实实是让苏坦妹含冤而终,只是可怜了当时名扬千里的江南才女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