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1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众所周知,从历史版图上就可以看出秦朝是一个大国,占据的领土十分的广泛,地位地势都非常的优越。所以秦朝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上发展都十分强盛。
秦朝作为一个消灭了六国的国家,在政治上更加的强盛。从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大秦赋》上可以看出秦朝霸主的气势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秦朝,我们耳熟能详的皇帝就是秦始皇。
在现代被发掘的秦始皇陵可谓是十分壮观,但只能发掘除兵马俑。从兵马俑的规模看就知道当时的秦朝军力多么的强盛。不仅如此,秦始皇那一层到如今都没人敢发掘。
作为一个大国的皇帝,修建的陵墓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虽说如此,但是大一统的秦朝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秦国消灭了六国后,在秦始皇的带领下实现了大一统。
儒家文化上也刊登过秦朝暴政的丑恶。暴政影响最大的还是老百姓,使得老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一、秦朝的法律
汉武帝时期,对于秦朝严苛的法律做出过严厉的批评。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生有了对社会的发言权,对于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的法律,儒生直接不留面子的痛批秦朝法律。
秦朝的法律早在春秋时期秦穆公称帝的时候还并没有这么严苛。秦朝时期能做到消灭立国实现大一统,靠的都是战国时期之前的七位明君。秦朝的崛起,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的时候。
即位的七个皇帝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来让国家走上富强。特别是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将秦国带入了一个巅峰。但随着春秋末期霸主模式的出现,慢慢的衍生出了战国的影子。
也正是从那时起,秦国之后的皇帝都毫无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庸君,直接导致看秦朝的衰败。纵观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可以看出秦朝的法律多么严苛。秦穆公时期的秦朝稳定发展。
老百姓们虽说没有盛唐时期那般繁荣景象,但至少老百姓们不用受自己国家的压迫。春期后期老百姓们的生活开始变苦,到了战国时期的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战国时期的国君将如此一个盛大的国家带上了衰败,真让人痛惜。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直接体现出了老百姓生活的苦。商鞅起初是魏国时期的一名大臣,但在魏国时期并没得到重用。
魏国衰败后,商鞅降服于秦朝,为秦孝公出谋划策。商鞅变法一出,秦孝公对他刮目相看,于是给了他至高的权力,从此之后,商鞅十分膨胀,设立严苛的法律,来攻击那些不信服他的人。商鞅变法便成了他满足私欲的武器。
二、汉朝照搬秦律,之后为何放弃
秦孝公去世后,秦朝由秦惠文王掌管,商鞅这一人物也在秦惠文王上位后慢慢的淡去,变成了牺牲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商鞅对于秦朝的贡献是不可计量的。
于是,秦惠文王深知商鞅变法的好处,不但没有废除,还将商鞅变法作为主要的法律制度。秦惠文王便可以将精力更好的放在权力和外交战争上。商鞅变法从秦孝公时期一直延续到秦始皇时期都没有被废除。
直到被汉朝发现后,决定直接照搬秦朝的法律。汉朝照搬秦律也是为汉朝建立之初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当时汉朝的皇帝汉高祖刘邦专心于消灭诸侯王,引起了许多的战争。
在源源不断的战争下,汉高祖没有精力再去管理国家,只能是被动的延续秦律。为什么说是被动的延续,因为秦律在本质上还是改不了暴政的现象,也改变不了对老百姓们严苛的要求。
汉朝儒家本就对秦律不看好,只不过建国初期,需要一个制度来稳定国家的发展。一直到汉惠帝上位的时候,才推翻了秦律。汉惠帝时期道家的无为思想深受皇帝的喜爱,最后将道家思想作为发展汉朝的方针。
从那之后,汉朝终于的摆脱了秦律的束缚,道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真正摆脱秦律的时期还是汉文帝时期,因为道家思想刚执行之初也是需要一个法律来稳定的。到了汉文帝时期,秦律被彻底的废除,汉朝才得以全力的发展道家思想。
秦朝严苛的法律在汉文帝时期也终于是被推翻了,这个使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的暴政秦律最后也不复存在。古代有一句老话,得民心者才是真正的得到了天下,一个国家强不强盛,从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可以体现出来。秦朝虽然强大,但强大的背后却是无数的暴政和皇权的争夺,秦朝最终也只能是走上衰败灭亡的道路。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