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将劝曾国藩反清自立的传说由来已久。虽然大部分人认为此事荒诞无比,也有些人认为曾国藩坐失良机。那么,如果真的曾国藩起兵,就可以夺了大清的天下吗?概率大于60%,但不能说一定成功,因为好几个变量很难计算。

第一:湘军派系内部

湘军是曾国藩一手调教出来的军队,战斗力强横,对他也应该是忠心耿耿。但是,也不能说湘军内部就是铁板一块,因为,有左宗棠和沈葆桢的存在。

沈葆桢,可以说是曾国藩一手带出来的官员。但是在独立出去之后,沈葆桢因为截留湘军粮饷的问题,和曾国藩的关系闹得很僵。而左宗棠,更是曾国藩的死对头,平时对曾国藩经常不礼貌。而这两人,又是手握重权、能左右天下的人物。曾国藩若是真的想造反,恐怕这两个人不会答应的。

还有一个很大的变数,就是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是在独立出去建立淮军之后,两人之间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最主要的,就是湘军依靠李鸿章的辖区提供粮饷,而李鸿章则是也学起了沈葆桢,经常在饷银上动手脚。这对师生的关系,也并非传说中的那么融洽。如果湘军真的作乱,淮军未必会帮忙。如果李鸿章断了曾国藩的饷银,湘军则会瞬间崩溃。

第二:官军、湘军的战斗力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清军的战斗力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如果湘军能打败太平军,而太平军能打败官军,所以湘军一定能打败官军。从账面上算,确实如此。但实际上,却不能这样算。1853年和1856年,清朝曾经以官军为核心,建立过江南、江北大营。两支军队虽然军纪涣散,但是也曾经一度对太平军形成了保卫。最后是太平军采用围魏救赵之计,让两支军队顾此失彼,方才攻破的。可见,如果官军想打,并非没有还手之力。

而且,湘军的战法,也难以保证曾国藩能成功。曾国藩一向以“扎硬营、打死仗”为主要手段,每到一处,都要挖壕沟、建土墙,先把自己的营盘保护好。这种战法保证了自身的存活,但是也限制了军队的机动性。如果真的反叛了,那就是兵贵神速,必须快速斩首方能成功,而这恰恰就是湘军的弱点。综上所述,曾国藩的湘军,在对抗冠军之时,未必有压倒性的优势。

第三:民心

曾国藩在晚清之时,可以说是天下百姓心中的圣人,是承载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爱戴他,都推崇他。表面看起来,曾国藩拥有民心。但是若他真的起兵造反,这恐怕就是另一种景象了。

让曾国藩身败名裂的天津教案,就是一个曾国藩跌落神坛的例子。当时由于清廷的煽动,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主张和洋人开战。此时曾国藩来处理教案,表示要秉公而断,不会开战,结果立刻就遭到了非议。而等到曾国藩最后决定找出几个人来给洋人抵命的时候,更是遭到了万民的唾骂。最后曾国藩黯然回家,不久就死了。难道,曾国藩这不算是被百姓骂死的吗?

由此可见,百姓推崇曾国藩,不是因为他这个人,而是因为他维护了中国的封建道统。一旦曾国藩做出了违背道统的事,百姓抛弃他是分分钟的事。如果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百姓的风口会不会变呢?不知道。虽然满清不得人心,但是是不是真的到了让百姓去支持一个反贼的地步?这个确实难说。

第四:洋人的支持

到了清朝末年,洋人的势力,足以左右国家的命运。不可否认,在清朝末年,和洋人关系最好的大官,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少有的将外国人当人看、主张大家平等相处的人,这让他很得洋人的青睐。在曾国藩办洋务、兴建安庆军械所等现代化企业的时候,洋人没少帮忙。但是,如果曾国藩成了反贼,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反转。

我们可以看下太平天国的下场。最早的时候,太平军认为自己的天王,是洋人宗教里耶稣的弟弟(这绝对是个天大的笑话),所以自认为和洋人有亲近感。而且,太平军购买武器出手阔绰,一分钱一分货,绝不拖沓,也让洋人觉得舒坦。所以在一段时期内,洋人和太平军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是等到洋人认为太平军开始威胁清朝的统治了,就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他们开始在武器贸易上更偏向清朝,甚至帮清朝组建舰队,打击太平军。到了后来,甚至有外国人站出来帮清朝打击太平军,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美国人腓特烈·华尔带领的“常胜军”。虽然这帮人也是拿钱办事,但是已经说明了一定的态度。由此可见,在洋人的眼中,清朝始终是当时中国的合法统治者。不管谁去动,他们都不会答应。

可以想象,如果曾国藩真的起兵造反了,威胁到了清廷,洋人们还会帮着曾国藩吗?这确实很难说。

综上所述,曾国藩想要反叛清朝,并非不可能成功,但是其概率确实不大。所以最后他选择裁撤湘军、后退避祸,也不失为是一个明智之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