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去世的时候,康熙只有八岁,而能够给8岁的康熙撑起场子的四位大臣,也只能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了。但苏克萨哈和鳌拜的关系并不好,甚至到了一见面就吵的地步。
鳌拜为何如此厌恶苏克萨哈呢?竟然出手将苏克萨哈全家给灭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当时索尼、遏必隆,包括孝庄太后没有一人去制止这件事,反而选择的袖手旁观。
苏克萨哈卖主求荣,在朝中不得人心。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多尔衮了,苏克萨哈是多尔衮的手下,也是多尔衮的心腹,多尔衮在顺治皇帝年纪尚小的时候,朝中势力颇为庞大,甚至于顺治皇帝当时也被多尔衮压了一头,所以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帝便开始清算多尔衮。而能够彻底清扫多尔衮的政治团体的关键,得益于苏克萨哈的临时反水,虽说得了顺治皇帝的欣赏,但是苏克萨哈这种卖主求荣的行为,可是在朝中受尽了白眼,无论是多尔衮一派的人,还是当初坚定的选择站在顺治这边的人,都瞧不起苏克萨哈这种“墙头草”的行为。
还有关键的一点是苏克萨哈在顺治留给康熙的四位辅政大臣中排在第二位,而鳌拜却只排在最后一位,这当然引起了鳌拜的不满和嫉妒,自认为能力不比苏克萨哈差,凭什么他就可以排在第二位?要知道,位列辅臣之首的索尼已经年老,没几年寿命了,一旦索尼去世,位列第二的苏克萨哈势必会接替索尼位子,遏必隆和鳌拜就永远处于下风,因此鳌拜对此耿耿于怀。
孝庄和康熙可从苏克萨哈和多尔衮相互争斗中获利
苏克萨哈和鳌拜向来不和,他俩仇恨越大,对孝庄和小康熙越有利,只有鳌拜和苏克萨哈相互制衡,相互制约,康熙和孝庄才可以把心思花在其他方面,康熙才可以借此机会来培育出自己的政治力量。
遏必隆投靠鳌拜
最关键的是,遏必隆在关键时候倒向了鳌拜一边。二比一的局面形成后,苏克萨哈势单力薄,他的败局其实就已经基本定下来了。那么遏必隆这个墙头草,为何选择了排名第四的鳌拜呢,这就关乎上三旗之间的矛盾了。
索尼和遏必隆都是两黄旗的人,鳌拜也是两黄旗的人。遏必隆又是个墙头草,鳌拜稍微给点好处一拉拢,他们自然就站在了鳌拜一边,顺带一提的是两黄旗在多尔衮时期,就一直被欺压,因为当时的多尔衮就是借助打压两黄旗来打压顺治皇帝。
因为多尔衮的存在,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土地全都被两白旗的人给换走了,而鳌拜为了拉拢两黄旗的人,便主张把以前被多尔衮抢走的属于两黄旗的土地给换回来。所以说在两黄旗的支持下,鳌拜一党的实力大大增强,苏克萨哈就再也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了,也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总的来说,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的斗争并不是取决于他俩的私人恩怨,而是“上三旗”斗争的必然结果。
鳌拜打败苏克萨哈,也正是代表着两黄旗打败了两白旗,这是两黄旗的胜利,是所有人想看到的,这是上三旗之间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