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

深圳早已成为“千园之城”,接下来如何建设公园城市?4月1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新闻发布会。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深圳以前是“在城市里建公园”,现在是“在公园里建城市”。

“公园里建城市”,不言而喻,就是把城市当成一个大公园。在这个理念之下,一砖一瓦的新增城市建筑,都最好能够增益、至少不能减损城市的生态之美和市民的生态福祉。可以说,“公园里建城市”,是深圳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范式的一种形象注解。

据了解,深圳到2019年9月已经建成各类公园1090个(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前一年实现“千园之城”建设目标。从建设“千园之城”迈向建设“公园城市”,这是深圳围绕“可持续发展先锋”战略定位的主动探索,也是深圳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诗和远方”的应然之举,更是深圳写给大自然天泽恩赐的情诗。

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水林田湖草海要素齐全,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常年平均气温23.0℃,温润宜人,降水丰富。这里车水马龙与鸟叫虫鸣合拍,创新活力与生态诗意交织。有人曾形象地说,这座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既是现代都市也是“野性都市”。深圳发力建设“公园城市”,说到底就是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以前述新闻发布会介绍的“生态筑城”和“山海连城”行动计划为例。生态筑城行动,是通过保护维育自然生境,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森林、湿地、河湖水系、海洋岸线保护与修复,提升绿色空间生态功能等措施,夯实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基底;山海连城行动,是通过塑造330公里的生态游憩绿脊和220公里滨海滨水蓝带、修复连通20余条山水生态廊道、构筑多道融合且覆盖全域的全境步道网络体系等措施,营造“通山达海、串园连趣”的休闲体验环境和游憩空间。不难看出,把自然还给自然,让市民和客人乐享自然,这是深圳建设“公园城市”的本意。

保护自然是千秋大计。在“公园城市”建设路上,我们不仅会遇见深圳更多触手可及的美,还能读懂这座城市永续发展的定力和底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