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20个年头。“入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吹响了我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号角。

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中国履行了加入WTO之初的承诺,年来金融业坚定推进更高水对外开放,尤其在2021年,外资机构积极有序进入中国市场,向全球传递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北京引领金融业扩大开放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两区’建设中创造出的营商环境,吸引我们落户北京!”上田八木货经纪(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黄洪望着窗外大运河美景感慨道。

作为我国首家外商独资货经纪公司、落地城市副中心的首家外商独资持牌金融机构,上田八木于今年7月17日正式开业。在他看来,多项金融开放政策叠加支持下,公司发展前景海阔天空。就在短短一周时间内,7月23日,作为北京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大和证券(中国)也迎来开业后的对外“首秀”。

金融监管层人士评价称,上田八木货经纪(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将为中国货市场发展和人民国际化的推进做出积极贡献。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在市场基础、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等多方面具备国际一流的领先优势和令人瞩目的发展机遇,自2018年以来已有6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北京,一年来就吸引外资金融机构18家,包括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首家外商独资货经纪公司、首家外商独资持牌支付公司、首家日资控股证券公司等。

“北京日益成为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展业的首选之地。”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感慨道。在北京,更高水金融开放蓄势待发。北京将不断落地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资本账户开放、支持外资金融机构获得更多业务资质等最新开放举措,吸引优质国内外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来京发展。

大幅放宽金融市场准入

纵观全国,外资金融机构正积极有序地进入中国市场,金融开放正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我国共批准外资来华设立100多家各类银行保险业机构、10家外资控股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6家外资企业征信评级支付清算机构。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资者增持包括股票、债券、存贷款在内的境内人民资产共计1.27万亿元,显示出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吸引力。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1条举措,“一行两会”纷纷宣布并推动实施几十余条具体开放措施,金融业开放走上了快车道。在上田八木之前,银保监会已经十年没有颁发货经纪牌照,上田八木获得牌照恰逢其时。

在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方面,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彻底取消,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降低资产规模、经营年限以及股东资质等方面的限制。

金融开放的领域也越拓越宽。12月17日,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不仅大幅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准入限制,而且进一步降低外资保险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境内外资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的保险中介机构经营相关保险中介业务。随着金融开放配套实施细则的不断出炉,市场对待开放的态度也由曾经的“狼来了”到如今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人民国际化进展积极

金融开放步伐加快,也让投资者看到了新机会。为了满足国内居民部门金融资产配置全球化的需要以及国际投资人对人民资产的需求,我国在不断推进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港股通”、债券通等创新基础上,期还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进一步拓宽了银行理财客户双向投资的通道。

年来,在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速的同时,人民国际化也在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目前,人民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第五大支付货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未来蓝图已经展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在《中国金融》杂志刊文认为,下一步应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持续深化金融业开放,首先要继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中国金融机构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开放工作几完成,但一些监管政策仍有优化的空间,完善相关政策安排可以为外资展业创造更好的环境。”陈雨露坦言。相关部门还将持续完善货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政策工具箱,构建系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