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已经落地有一年半的时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也近一年。很多企业确定了碳排放管理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实现路径,构建了碳排放管理框架或者业务体系。
市场中碳排放成效如何?有哪些优秀样本?企业碳减排如何为全国发展赋能?在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3日至19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邀请多位嘉宾,共同“碳”讨这一话题。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常务理事邵诗洋认为,我国首个碳市场履约期的表现极大超出了市场预期,虽然就市场规模而言目前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但已开始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邵诗洋认为,“十四五”期间,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与交易产品的多元化都有望得到提升。
(相关资料图)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常务理事邵诗洋 受访者供图
我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表现大超预期
贝壳财经:你长期关注碳市场的进展。在你看来,目前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发展是否超出你的预期?
邵诗洋:我自2010年开始参与中国碳市场的相关工作,在行业里也算是从业十数年的老兵了。从我的角度来看的话,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是超预期的。
去年7月16日启动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期仅覆盖了火电行业——全国共2162家火电厂,从启动至当年年末第一个履约期截止,其实只有半年时间。我们最开始预计首个履约期的交易额或许只会有二三十亿元,但最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履约期成交量接近1.8亿吨,累计成交金额约77亿元,可以说是极大超出了预期。
可以看到,有一些控排企业,也就是履约型交易对象,已通过碳交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例如京能集团刚才介绍去年通过出售碳排放权获得了超过4亿元收入,大唐发电、华能电力的公告也显示,两家企业分别因碳排放权交易获得数亿元的收入。
我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中,电厂对于交易的接受度还是较高的,通过碳排放权的买卖产生相应的收入、成本支出,碳市场进而能够某种程度上发挥确定碳排放成本的碳定价这一价格信号指导作用,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
目前纳入碳市场交易的首批是火电企业,后续如水泥、电解铝、钢铁、化工、石化等行业也将有序纳入,部分行业的准备工作也已启动。目前社会上有关碳排放管理的培训基本上期期爆满,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仅来自于已经纳入碳交易的控排行业,更多来自其他行业。人社部近期新增了数个与碳排放相关的新职业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除了企业方面,金融机构也对碳市场极为关注,全国统一碳市场虽然目前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但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觉得这些都是积极信号。
“十四五”碳市场参与主体、交易产品多元化都有望提升
贝壳财经:在你看来“十四五”期间我国碳市场将得到什么样的发展?
邵诗洋:按照之前的统筹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八大高排放行业——火电、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都将逐步有序纳入碳市场。我国碳市场目前采用一种叫做行业基准值的分配方法,行业须形成全面可靠的碳排放数据基础才能够被纳入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后续的纳入情况也会考虑各行业的数据基础。八大行业均有许多细分子行业,之后可能是某些行业中一些条件成熟的子行业先行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例如建材行业下细分的水泥行业。
可以确定的是,“十四五”期间,碳市场的参与主体将会更加多元化。目前进入碳市场交易的都是履约型企业,也可称为控排企业、重点排放单位。但北京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区域试点市场允许非控排企业、甚至个人参与交易。那么可以期待等运行较为成熟、稳定之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逐步开放,让投资机构以及个人能逐渐有序进入。
随着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提升,因为大家的交易动机、交易策略不一样,市场的噪音将增强,实际上这将有益于提高整体交易活跃度和市场流动性。
贝壳财经:除了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外,我国碳市场接下来还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邵诗洋:除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之外,“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另一个较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交易产品也将更为多元化。目前全国统一碳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是碳排放配额(CEA)现货。另一种大家也高度关注的产品叫做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CER是基于减排项目开发的,对于符合条件减排企业而言,其实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市场补贴机制。
2017年3月CCER暂停了新项目的备案和减排量签发,目前也有传闻或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重启。有了新增CCER的补充,碳市场的交易产品将更加多元,能够覆盖更多行业。就我个人意见,“十四五”末或者“十五五”初,我们也有可能会看到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品种进入碳交易市场。
重点排放单位如何做好节能减排?
贝壳财经:你如何看待重点碳排放名单?以北京886家企业为例,其中涉及到的行业其实比较广泛,比如全聚德这类餐饮企业,清华、北大等高校也在其中。这类企业应该如何做碳排放管理?他们的节能减排有多重要?
邵诗洋:北京市的碳排放重点单位名单与全国碳排放重点单位名单覆盖的行业区别很大,主要是依据北京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北京许多高排放工业企业已经进行了搬迁, 作为现代大都市,北京的排放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建筑等部门。参考日本东京,东京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就只覆盖了建筑部门。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实际上占到了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主要来自两头——上游的建材包括钢铁、水泥等,以及下游的建筑运营,因此建筑行业的碳排放管理对于我国节能减排一盘棋的规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市的重点排放名单里涵盖了清北等高校,以及国家机关、医院还有大型商业建筑等企事业单位。这些主体的主要排放类型为来自建筑外购电力、热力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因此对于这些主体来说,做好碳排放管理、实现碳减排,需要以节能、节电、节热为主。去年全国绿电交易市场也已启动,对于这类以外购电力为主的排放,也可通过加大绿电采购的比例来实现减排。
编辑 陈莉 白华兵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