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科创板迎来开板三周年,三年来,科创板在促进资本和产业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科创属性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也为资本市场发展增添了动力。科创板成立3周年,一路高歌猛进,成绩斐然,不辱使命。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428家,累计IPO募集资金约6110.68亿元,总市值超5.1万亿元。
回眸过往,科创板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把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系列创新制度落地生根,比如创新注册制改革新理念,降低发行上市门槛,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针对市场交易状况,引入做市商制度,增强交易活跃度和灵活性等等,为硬科技企业保驾护航,支撑起一片新天地。
科创板瞄准高科技企业,为高科技企业赋能,以更加丰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促进硬科技企业快马加鞭上市,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000亿元,总计获得84988件专利,在资本市场融资资格更硬,市场核心竞争力更强。可以说,科创板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上市土壤,无需舍近求远、劳师远征而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科创板不以一时表现论英雄,设置了预计市值和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特殊标准,对暂时亏损但成长性强的科技公司大胆开绿灯,让国内投资者分享其预期创新红利,这是一个创举。这其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对科创类企业的重视度并对科创类企业重新估值,将推动整个资本市场重新发现和定义科创的价值。
总而言之,科创板上市公司在资本的强势助力下,如虎添翼,业绩成长较为显著,业绩中枢正在整体上移。虽说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尚有296家总市值不足百亿元、占比接近70%,但前景可期。
科创板在2019年创立之初,就提出两个目标,一是服务硬科技企业发展,二是为市场制度创新提供经验。
科创板两个目标一肩挑,有着市场板块“走在前面”的美誉,3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必须以支持科技创新为己任,在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的约束下,继续前行。
首先是法治化。司法部门、监管部门为科创板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注册制改革中起到了稳定预期的作用。接下来,应对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零容忍”态度,要完善注册制下的退市制度,要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发挥会计与审计等外部监管作用,以及投资者的监督作用,降低市场风险。
其次是市场化。科创板成立三年来,在企业准入门槛、发行定价、二级市场交易以及定增、增减持制度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科创板要努力塑造市场新生态,这既是高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新机会,也是对企业资本规划能力的挑战,市场机会来自市场嗅觉。
再次是国际化。早在科创板成立之初,顶层设计就提出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资本市场一大显著特征就是向国际化靠拢,中国的资本市场必须融入国际大圈子。早在2020年2月,金山办公作为科创板股票首次亮相MSCI指数体系,分别被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和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纳入。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标杆,这是科创板发展的一大方向。
文/蔡恩泽
(相关资料图)
编辑/宋钰婷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