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万吨煤炭产能全部退出,结束北京千年采煤史;举全市之力全面实施各类用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折合703.3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6.6%提高到10.4%。”
(资料图片)
近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公布,并对“十三五”时期的工作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与2015年相比,虽然北京市2020年用电量增加近20%,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4%和26%以上。
作为一座拥有两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如何在补足能源缺口的同时,有序节能减碳,进而发展绿色产业,推动ESG发展?
“抠着牙缝”节约出来的指标
虽然盛夏刚刚来临,但京能集团北京热力门头沟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刻也不能放松,除了日常检修,他们还在推动“一件大事”——智慧供热的系统改造升级。
在黑山独网智慧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李建对着操作台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黑山独网锅炉房全过程按需精准调控技术改造项目,因为采取了数字孪生仿真建模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全部一次管网和部分二次管网,甚至单元楼口级别的按需精准供热,历时一年多的建设,于2021年11月投入运行。”
门头沟供热面积达1336万平方米,拥有32个锅炉房,供热情况比较复杂。从2020年开始,作为北京市智慧供热的先行先试区,改造提升在这里循序展开。黑山独网正是智慧供暖改造的突破点。
2022年6月10日,京能热力黑山独网智慧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李建向记者讲解智慧供暖系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摄
北京热力门头沟分公司技术部经理吕锴表示,在上一个供暖季,黑山热源及一次网节能率约3.62%,示范热力站节能率约6.8%,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0.0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0.17万吨。如果黑山全部二次管网智慧化改造完成,节能成果将更加明显。这也仅仅是整个北京供热减碳的很小一部分。如果全市完成智慧化改造,将会对节能减碳产生巨大影响。
虽然相较于北京一年大约7000万吨标准煤的能耗,这些节能并不多,但通过技术手段,“抠着牙缝”节约出来的指标更为珍贵。
北京热力门头沟分公司副总经理周五林不想把供暖上的合理用能、高效用能解读成“节能”,他表示:“所有的前提,是必须保障居民的温暖过冬。”
周五林回忆道:“北京市从10年前就开始在供暖系统进行清煤行动,到2016年,基本完成了五环以内的去煤化。也是这一年,开始全面拆除全市的燃煤锅炉——那时候压力特别大,甚至失眠,好在挺了过来。之后,又开始对燃气锅炉的燃烧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新锅炉氮氧化物排放达到每立方米30毫克,这都高于欧洲的排放要求。”
周五林介绍,拥有超5亿平方米供热面积的北京热力占首都核心区供热市场的80%以上,拥有亚洲最大的供热管网。去煤之后,在依托热源电厂、燃气热源的同时,努力挖掘空气能、污水能、地热源等多种能源的供暖保障能力。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在以智慧化手段降低能耗的同时,热源厂多种能源保障下的清洁化发展也正在影响着北京的市民生活,改变着这座大都市发展的底层逻辑。
周五林表示,这是十多年来北京市一步一步进行能源迭代升级,用实际行动干出来的。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在总结“十三五”时期的能源工作时,指出:大力推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大台等5座国有煤矿全部关停,600万吨煤炭产能全部退出,结束北京千年采煤史;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4%和26%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在全国省级地区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全面建成投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本地电源装机总容量1315.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16.6%;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10兆帕大环”燃气供应格局,门站接收能力1315万立方米/小时,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平原地区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全市城镇供热面积8.95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折合703.3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6.6%提高到10.4%,外调绿电规模由2015年的45亿千瓦时大幅增加到2020年的145.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2.5%。
而这一切,“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本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被ESG注解的日子
“从目前行业标准来讲,是不需要做这件事情的——我们本身就在生产很清洁的电力了,但是这也算对自己的一个更高要求,希望能把在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一些排放给中和掉,因此准备建成国内第一个碳中和风电场。”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筹备,看见团队推动的“碳中和”风电场下个月就可以在张家口风电场挂牌,耿艳十分开心。
耿艳是京能集团旗下京能清洁能源电力公司北京分公司分管碳交易的高级主管,主要工作是通过把公司的新能源发电进行绿色认证,再通过绿电的输出,去推动生产或活动的零排放,进而推动碳中和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而这项业务正在成为京能集团发展清洁能源的“意外收获”。除了天然气发电及供热,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外,京能清洁能源公司正在成为首都绿色发展的切实推动者。
该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董威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当前他们在张家口风电场投产的风机有289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每年大约30亿千瓦时的绿电,将通过专门的直流输电系统进入北京。“如果一户家庭一年用电2000度,那么我们张家口的风可以点亮150万个北京家庭。”董威说。
此外,该公司在北京官厅水库还建设有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风电场,在延庆建设有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地面光伏电站,而多个分布式发电项目也已经并网运行。
京能清洁能源公司的风电站。受访企业供图
根据京能清洁能源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截至2021年底,投产总装机容量1244.4万千瓦,年度发电量326.83亿千瓦时。年度供热量2628.59万吉焦,年度营业收入183.5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0.84亿元。
而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数据,北京市2020年当地电源装机总容量1315.6万千瓦,当年的全社会用电量1140亿千瓦时。
较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以及服务首都的发展目标,已经使得京能清洁能源公司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该公司《2021环境、社会、管治报告》(ESG报告)更突显了一家扎根北京企业对环境与社会的思量:支持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绿色用能,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利用绿色电力约18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00吨;在碳减排方面,提出了单位碳排放强度较上一规划期下降30%的目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燃油和排放;同时加强取水用水的管理,组织企业植树增绿等活动。
在耿艳看来,这些曾经不被社会看重的指标成为企业的关键行动,一方面是一家清洁能源公司发展的本能,另一方面在深层次上正是发展理念的变化。京能清洁能源公司宣传部部长常立行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该公司京内七家燃机电厂每年都能实现碳配额(CEA)盈余约40万吨,并参与碳市场交易,2021年通过出售碳配额(CEA)盈利2200余万元。
董威表示,京能集团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升级传统热电厂。
京能电力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2021年,京能电力300MW级以上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机组容量占比超过96.3%;截至2021年12月末,公司所属企业17家电厂实现煤场全封闭,做到了应封尽封;单位发电污染排放继续保持降低的势头,其中二氧化硫较去年同期减少0.009g/kwh,氮氧化物较去年同期减少0.008g/kwh,烟尘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截至2021年底,京能电力共有14家企业纳入首批碳排放履约及碳排放权交易名单,2020-2021年盈余配额超过1000万吨,2021年出售盈余配额收益4.28亿元。
其强调,虽然京能传统电力企业都在京外,但运行目标首先是首都和周边地区的能源保供。
如果说去煤减碳是京能集团在供热、发电领域积极防御,进行传统能源改造升级,建立清洁、综合能源体系的话,那么推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则是该集团一次在绿色发展上的主动出击。
京能集团新闻中心主任刘秀颖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京能集团制定了《碳达峰行动计划方案》,明确了时间表,建立了工作机制,成立了工作专班,签署了承诺书。2021年集团全年碳排放履约总量1.36亿吨,碳市场交易1052.61万吨,盈利4.5亿元。”
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京能集团将发电装机控制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这将成为整个北京市在节能降耗减排,推动绿色发展上的力作。
低碳在多个场景生根
没有中国参与,全球升温限制在1.5℃内的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想象。
2021年9月,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指出: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1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90%源自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具体而言,48%来源于火电,36%源于工业,8%源于交通,5%源于建筑业。同时表示,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将依赖于三个关键领域的进展——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该文件表明,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翻了一番,但能源强度(能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大幅下降。中国对低碳技术的贡献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改变了世界对清洁能源未来的看法。
而这正是北京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的工作。
按照《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品质持续提升。届时,北京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4%以上;基本完成全市燃油供热锅炉、剩余农村村庄供暖散煤和燃煤锅炉清洁改造。
为此,北京市将通过电网、气网、热网建设,调集更多绿色能源进京。同时,挖掘京内资源。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17万千瓦左右,累计达到435万千瓦左右,占本市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28%左右。其中,全市重点领域新增光伏发电装机70万千瓦;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20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11万千瓦,累计达到30万千瓦;新增生物质能装机16万千瓦,累计达到55万千瓦。在可再生能源供热方面,北京市到2025年,新增浅层地热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中深层地热能资源、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
如果说去煤之后,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北京蓝”奠定基础的话,那么当地在绿色出行、绿色社区的努力则让低碳走进一个个普通居民的生活。
2022年6月12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穿城而过,蓝天、碧水、绿树和灰色办公楼交相辉映。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摄
在通州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贝壳财经记者看到虽然后续项目建设还在进行,但整个街区早已绿树成荫,大运河穿城而过,碧波荡漾——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缓缓展开。
为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碳中和行动方案,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成城市绿心起步区、六合村保障房等地源热泵项目,打造张家湾等智慧能源示范小镇,建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工程。到2025年,新增热泵供暖面积不低于450万平方米,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不低于10万千瓦,绿色低碳的能源设施体系初步建立。
此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能源绿色转型示范区也在建设中。在这里,正在探索构建以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设施体系,搭建智慧能源综合管控平台。发挥区域地热资源优势,建立组团式地源热泵、楼宇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能分区。扩大区域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到2025年,新增热泵供暖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光伏发电装机6万千瓦,新建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不低于20%。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怀柔科学城绿色低碳建设、未来科学城可再生能源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等项目也在循序展开。而一批绿色低碳示范村镇也在加速布局。
昔日,从“北京蓝”去想象低碳发展,今日,正在这座拥有千年古都史的国际大都会变成一个个摸得着、看得见的ESG项目。而这一切,终将以软实力的形式,推动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四大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