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必治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吉林省作为边境省份,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39个民族的群众在这里生活。边境地区的稳定繁荣发展是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基石,近日,记者走进延边边境管理支队,探访发生在中朝边境线上的点滴场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风景秀丽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驻守在这里的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延边边境管理支队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融入维护边境稳定大局。他们扎根于各族人民群众之中,积极开展边境地区治安管理、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等工作,不断延展触角、完善机制,持续开展“同心筑堡垒”“千里边关党旗红”等联创联建活动,服务群众,筑牢边境屏障,守护着边境地区居民生活的岁月静好。
边境线上的“夫妻调解室”
在图们江畔的中朝边境线上有个远近闻名的“老范夫妻调解室”,一对民警夫妻把调解室从派出所“搬”到了社区,化解数百起纠纷,美名远扬。记者来到边境小城——图们,走进这间特殊的调解室,探索他们的调解秘诀。
现如今,范思健和陈娇已经和辖区居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记者见到“老范”——延边边境管理支队新华边境派出所民警范思健时,他正代表新民社区参加街道活动彩排。扎根基层20年,范思健群众基础扎实,无论是街道还是社区的活动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范思健和妻子陈娇的“夫妻调解室”就设立在新民社区里,本次情景剧的原型是夫妻俩成功调解两户居民因为一口酸菜缸引起的纠纷。“其实事儿不大,就是一户居民在走廊放了口酸菜缸,对门邻居说有味道不让放,两家人因此争执不休找到社区,社区没能调解成功又找到了我们。”于是,范思健、陈娇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居民家中,范思健和居民讲明相关法律法规和占用消防通道的危害,陈娇则是轻声细语地耐心劝说,最终居民同意将酸菜缸搬走,两家和好如初。
范思健和陈娇的“夫妻调解室”设立在新民社区里,化解数百起纠纷,美名远扬。
小小调解室发挥着大作用,帮社区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难题。新民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金明福告诉记者:“‘老范’两口子作为警察调解力度更大、效果更好,他们也很有方法。我们调解不了的事儿就找他们来,好使!”
范思健负责的辖区覆盖3200余户、6000多居民,其中朝鲜族居民占大多数,还有很多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图们江公园、边境线和美食街等旅游“打卡地”都在他负责的辖区内,每年4至10月都会有很多国内外游客,日常户籍管理、治安防范和边境巡逻等工作让范思健忙得团团转。可即便如此,他也要确保每周至少在社区的调解室工作三天。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范思健深知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性。“虽然调解的都是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却是有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事情,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索咋能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
扎根基层20年,范思健群众基础扎实,他深知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范思健的妻子陈娇以前在长春工作生活,二人两地分居多年。2020年10月,她为爱奔赴,加入新华边境派出所成为网格辅警、护边员。正是陈娇的到来给了范思健新思路。
“以前都是我们男民警调解,但有时遇到有女性居民的纠纷其实男民警不太好调解,我发现陈娇可以发挥女性有耐心、性格温柔的优点,更能走进居民的心里。”很快,在派出所和社区的支持下,范思健和陈娇的“夫妻调解室”正式成立。
陈娇以前从事的是客服工作,来到图们后,她把积累的沟通经验用在了调解中。性格开朗、心思细腻的陈娇迅速“融入角色”,和辖区居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很多居民没事儿都喜欢来调解室坐一会儿,说说自己家里的事,这说明认可我们了。”陈娇开心地说,去年他们成功调解了140起纠纷,能为居民做点事很有意义。
小小调解室发挥着大作用,帮社区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难题。
办理户籍证明、暂住证明,讲解边境政策法规……“夫妻调解室”成立近三年,如今已经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而且还根据辖区居民的需求不断增加服务,帮独居老人送快递,帮孩子辅导作业、课后托管……
“夫妻调解室”成立近三年,如今已经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
范思健和陈娇总结出“矛盾纠纷调处六法”,即法情并用调解法、借用外力调解法、褒扬激励调解法、排忧解难调解法、以柔克刚调解法、真情打动调解法。二人秉承“枫桥经验”做法,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鼓励引导社区干部、辖区群众积极参与矛盾化解,自觉抵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边境地区调解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忠诚勇敢的“汪汪队”
“坐好、卧下、起立……”随着训导员张宇铿锵有力的指令声,警犬不停变换着动作。“出击!”警犬迅速冲了出去,敏捷地越过一道道障碍……
这是延边边境管理支队马川子边境检查站训练场上的一幕,也是四级警务技术主管、警犬训导员张宇和他的警犬“战友”——“黑壮”的日常。
记者见到他们时,张宇正在打扫犬舍、清理卫生,“黑壮”也亲昵地亦步亦趋地跟着他。看到记者后,“黑壮”围着记者走了一圈,嗅嗅闻闻。“‘黑壮’是搜爆犬,这是在闻你们是否携带了危险品,确认安全。”张宇解释道。
“‘黑壮’是我带的第七只警犬,2019年我在警犬训练基地抽签选中了8个月的它,一直带到了现在。”在部队服役16年、从警4年,张宇一直与警犬打交道,有丰富的训犬经验,但训练拉布拉多犬还是第一次。
警犬“黑壮”正在进行搜爆训练。
“训练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拉布拉多比较憨厚,服从性不高,不过警犬重要的是实战,它有很多优点。”张宇告诉记者,每只警犬都有独特的性格,训练时要因材施教。“我发现‘黑壮’嗅觉非常灵敏,对爆炸物的识别度高。所以我往搜爆犬方向培养它,它也很努力。在需要长期利用箱包、车辆、房间和场地等开展系统化训练过程中,它表现很好,尤其是发现爆炸物防止误触的训练中,它每个战术动作可能都要重复成千上万次,艰苦训练了4个月才正式上岗。”
作为一只在边境服役的警犬,爬山涉水、穿林进洞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为此,张宇着重加强“黑壮”的野外训练。起初面对复杂地形,犬类的本能让“黑壮”止步不前,无法准确完成动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黑壮”抗干扰能力和服从性得到显著提升,已出色完成多次野外任务。
图为训导员张宇和警犬“黑壮”正在开展日常训练。
2021年,国家移民管理机构举办首届警犬实战大比武。经过层层选拔、集训,“黑壮”脱颖而出,参加特定区域涉爆物品查缉比赛。比赛中,“黑壮”超常发挥,化身一道白色“闪电”迅速穿梭于比赛区域,连续发现涉爆物品,发现地点、数量全部正确,用时4分10秒完成全部比赛科目,最终取得了特定区域涉爆物品查缉单项第三名和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张宇被荣记个人三等功,充分展现了吉林总站警犬队伍风采。
今年2月,国家移民管理局评定15只警犬为首批“功勋犬”,“黑壮”位列其中,成为吉林移民管理系统的首只“功勋犬”。
大量的训练和实战让张宇和“黑壮”配合默契,逐步实现了“布局合理、训用一致、服务实战”的人犬协同工作格局。
“黑壮”能够成为“功勋犬”,张宇功不可没,大量的训练和实战让张宇和“黑壮”配合默契,逐步实现了“布局合理、训用一致、服务实战”的人犬协同工作格局。
在连续两年担任延边边境管理支队警犬复训班总教官时,张宇将警犬训练技术无私地教授给前来学习的警犬训导员。马川子边境检查站政治教导员李萌告诉记者,“很多训导员在训犬时会遇到瓶颈,怎么训练也无法提升,但是张宇指点一下很快就能有突破。”
10多年来,张宇累计参与、组织培养了200余名专业训导员,支队全体训导员整体能力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也为今后各项执勤巡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寥寥数语说不完警犬训练背后的艰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对于训导员和警犬来说都是莫大的考验。警犬是移民警察忠诚的战友,也是亲爱的“挚友”,它们是守护边境勇敢的“汪汪队”,为边境地区的安定和谐作出重要贡献。
为成长护航的那抹“藏蓝”
盛夏时节,边陲小城珲春景色宜人。在珲春市英安镇学校有一间校园警务室,延边边境管理支队英安边境派出所民警依托这间警务室不断提升警校共建水平,守护学生平安成长,为青春校园注入一抹亮眼的“藏蓝”。
“这片山水哺育了我们,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保护、建设这片土地,也是我们回来的初衷。”民警刘珍和郎蕊是土生土长的珲春人,毕业后选择回来工作的她们就是“警地融合共建”的一分子。
在开展日常警务工作之余,刘珍和郎蕊每个月都要走进学校讲法制课。
在珲春市英安镇,很多中青年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务农、带孩子。英安镇学校中就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让刘珍和郎蕊格外挂怀,二人总在背包里备些糖果、零食和小文具送给孩子们。
“每个人都有价值,没有人应当受欺负,我们不必喜欢每个人,但必须尊重每个人……”在开展日常警务工作之余,刘珍和郎蕊每个月都要走进学校讲法制课。郎蕊每次准备法制课都很认真,不仅制作孩子们喜欢的课件,还穿插着很多小互动。
刘珍和郎蕊与孩子们独特的相处模式让英安边境派出所开展警校共建工作有了“新抓手”。
在一次又一次的相处中,郎蕊成了“孩子王”和“知心大姐姐”,每次来到学校她都会“陷入”孩子们的“包围圈”。“姐姐,我以后也可以像你一样当警察吗?”“姐姐这是我今天得的小红花!”孩子们的“碎碎念”天马行空,郎蕊却用心倾听,还敏锐地发现电信诈骗线索,帮助学生家长避免了巨大损失。
2022年冬天寒假前,郎蕊照例走进学校进行假期安全宣讲。宣讲结束后,梓暄说:“姐姐,我妈妈说她很快就可以赚很多很多钱,然后给我买个大房子!”
在英安边境派出所校园警务室的示范带动下,珲春边境管理大队辖区现已建成8个警务室。
平日里经常下去走访,郎蕊对梓暄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我知道她父母从事的都是普通工作,不太可能突然赚大钱,觉得很不对劲。”于是郎蕊通过班主任找到梓暄妈妈的联系方式进行询问。经过了解,郎蕊判断她遇到了典型的刷单电信诈骗,立刻说明情况并提醒不要轻易转账。几天后梓暄妈妈来到警务室说:“小郎警官真是太感谢你了,当时邀请我一起‘赚钱’的邻居昨天转账3万元之后被拉黑了,要不是你的提醒我肯定也中招了。”
“看,这是警察妈妈给我批改的作业,我全都做对了,警察妈妈夸我真聪明。”采访当天,记者跟随刘珍刚到小明明家,就听见他和邻居小朋友“炫耀”。
小明明是英安村的一名留守儿童,和8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刘珍第一次见到他时,小明明正因为一道数学作业题不会做急得直哭。“我女儿和他差不多大,看着他哭我的心也揪起来了。”从那天起,刘珍开始辅导小明明做作业。
小明明的作业册里每道题都仔细批改过,做错的题目也都讲得明明白白,还做了订正,刘珍在的关爱和呵护让这个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缺失的“母爱”。
有一次家长会,小明明的爷爷奶奶身体不舒服,刘珍前去参加。小明明拉着刘珍的手骄傲地跟老师同学们介绍:“这是我的警察妈妈!”看着小明明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刘珍十分欣慰。
英安边境派出所民警依托校园警务室不断提升警校共建水平,守护学生平安成长。
和以前遇到的严肃威严的警察叔叔不一样,刘珍和郎蕊漂亮、和善,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孩子们发自内心喜欢这对“姐妹花”。她们与孩子们独特的相处模式也让英安边境派出所开展警校共建工作有了“新抓手”,她们坚持用女警特有的温柔细致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英安边境派出所校园警务室的示范带动下,珲春边境管理大队辖区现已建成8个警务室,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安全、法制知识启蒙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为进一步深抓党建、推动“警地融合共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拓展新路径。
(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