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田”,农业生产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聚焦“三大一航母”建设目标,不断探索农业科技协同创新,530余万亩沃野良田“科技范儿”十足,智能农机作业、农业基础设施联网、防灾减灾“黑科技”、自动巡田遥感无人机……一系列高新科技成果纷纷亮相展威力,“天空地”一体化的科技加持,铺展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智慧耕作“图景”。

无人农机

让“新农人”放飞梦想

“仔细看看,这么大个农机夏管阵势竟然没有驾驶员!”夏管时节,北安分公司赵光农场的大豆种植地号备受关注,无人驾驶的农机舰队驰骋沃野,一台红色无驾驶舱的拖拉机带领10台自主改装的无人智能中耕机械,自动开展大豆中耕作业,成为北安分公司探索智慧农业领域的一次全新突破。

无人驾驶中耕机械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提升带来生产方式的不断升级,为北安分公司农业高效发展装配“新引擎”。

北安分公司融合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探索旱作农业“无人驾驶”之路,自主改装无人驾驶农机车依据田间物联网、遥感、无人机、气象预报软件、气象雷达卫星回传数据,选定作业时间节点,对车辆下达作业指令,并按照预先设定出库路线行进,率先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装上了“智慧大脑”。

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技术,在农林领域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5秒后启动作业,3、2、1……”倒计时一结束,北安分公司大田里一架无人值守巡田遥感无人机便离开机站,徐徐起飞。在智慧农业指挥中心,技术人员在电脑上圈出飞行地块,设置好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通过电子大屏看到,无人机正在按照指令自动巡田,并实时将长势监测、灾损监测等需求传回指挥中心。

“今年引进的无人机遥感系统,将具有快速准确、机动灵活、云下工作等优势,特别适合大平原农业生产中的快速巡田,对作物生长状况、土地状况数据,结合大数据模型可实现对土地旱涝情况、作物健康状况、产量预测等参数的快速反映”。北安分公司技术人员陈俊伟介绍。

无人值守智能农情监测站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仪及多光谱成像设备,能够程序化设定或远程操控无人机的日常飞行起降,同时,搭配自动化机库可实现无人值守式的农情巡检与勘验,实现自动定时飞行起降、数据回传,以及自动充电,达到真正意义的“无人化”。

“过去想查看苗情,得去田里一步一步地走好几天,现在飞机几分钟帮咱看个遍,还能分析和预警,从没想到种地会像现在这么轻松,还打出这么多粮。”种了20多年地的王时柱,看着地上跑着无人车,天上飞着无人机,对未来农业充满期待。

科技示范

让“丰收田”有模有样

此时的北大荒,绿芽翘盼勃生机。机车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一颗颗秧苗茁壮成长,一台台经过科技改装的机车打破犁底层开展深松作业,“耕”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画卷。

“刚才路过这块地没?你们这科技示范带怎么看起来都一样呢?秧苗距离都一样,长得大小也一样,笔直的垄台都一样宽,还一眼望不到头,就连正在作业的机车也长得差不多。”面对记者的提问,分公司技术人员李扬连忙解释:“大田看起来一样,因为我们‘北安模式’要求的作业标准是统一的,我们建立了农业科技体系,统一技术规程,做到了主栽作物模式化、农机管理标准化。”

2023年建设农业强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北安分公司全面落实“北安模式”的关键之年。在农业取得十九连丰,各作物产量达到历史高点的基础上,北安分公司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向着更高标准、更高产量发起冲刺。

北安分公司持续以“三抓三结合”为基本路径,将研发和推广紧密结合,始终把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推广作为增产增收的核心手段,不断完善从“科技园区—示范带—大田”的科技研发推广体系。

今年,北安分公司进一步规范科技园区建设,强化技术组装和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应用,以品种更新、肥料施用、药剂筛选、生长调控、栽培模式为重点,结合农业“三减”“六个替代”等方面,每年开展试验研究项目300余项。打造科技示范带977.38公里,总面积83万亩,示范观摩现场176个,面积14.4万亩。

同时,在大田生产中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节本提质增效实用技术、新模式。以联合整地、秸秆碎混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措施、电控施肥机改装、分层定位定量施肥、盲松放寒技术等技术措施应用规模均达到80%以上,真正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此时的北安分公司科技园区和示范带不仅是高产稳产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的田地,还是农场种植户学习对标的“移动课堂”,同时在对外托管服务中,更是为地方农民提供示范、培训的基地。上一年,各农场有限公司在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带召开观摩会146场次,累计培训15703人次。

数字平台

让“指挥部”更智慧高效

“坐在数字农业演播大厅,足不出户就能查看田间作业情况,机车作业质量不达标的,系统直接给出提醒,智能化监控既省心又放心。”分公司技术人员一面切换画面,一边介绍。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里程碑意义。

数字农服平台应用

这几年,北安分公司围绕数字农服平台搞建设,以“北安模式”为遵循,综合业务系统建设为切入口,对分公司、十五个农场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造,共形成5个方面、18个业务软件系统。

“我们将耕地信息、气象信息、农时情况、种植技术、农事活动等相关数据录入数字农服平台,各农场从备春耕到秋整地,全面应用系统,真正加快推进农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分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迟宏伟介绍。

构建分公司大田农业物联网监测体系,为数字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必要手段。分公司综合考虑十五个农场的地理位置分布和集聚情况,规划了赵光、红星、二龙山、红色边疆四个农场为物联网建设农场,从不同位置提取与农业种植有关的自然环境信息数据。

目前,采集自然环境、资源资产、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管理、农业科研六个方面共939.8万条的数据,形成分公司数据资源库。

“我们将土地耕整、精密播种、精细分垄等农机作业质量相关数据也同步传输到大数据平台,让农业生产管理和下步判断更全面、更精准。”赵光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李海成介绍。

无人机田间巡视

分公司所属的15个农场“数字园区”,将冻土监测、株高监测、墒情监测、叶龄诊断等设备,示范应用于农机深松质量监控、施肥质量监控、播种质量监控、实现平台控制和数据传输。建成的16个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大厅,已有9.15万名种植户全部完成APP线上注册。今年,耕地发包、合同签订、承包费收缴等全部线上完成,让种植户足不出户享受数字农业全程智能化服务。

新时代,北大荒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正发生着科技强农的巨大变化。北安分公司干部职工遵循农业科技规律,不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勇于尝试农业实用科技创新,让农业经营更有效益,让现代化农业产业更有奔头。

(岳文)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欧阳美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