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Netflix(网飞)释出了他们所拍摄的《三体》电视剧预告片,不出所料地成了各种影视自媒体的主题团建乐园。只是这些声音多少有点不对劲,除了拉踩国版《三体》之外,争议最激烈的就在于对两版叶文洁孰优孰劣的争吵上。
(相关资料图)
其实,网飞《三体》还没上线,对着一支预告片去给影片本身打分,有一定依据但毕竟不够客观,静待正片出来再喷也行嘛!然而有一点我是比较有信心的,那就是网飞拍不出叶文洁的真髓,因为这个人物实在太复杂了。
只要看过《三体》,没有一个人会记不住叶文洁这个人物。
这个开启了人类与地外文明交流序幕的第一人,也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叛徒。然而奇怪的是,她前者的身份并不会让你对她有所尊敬;后者的身份,也让你很难憎恨她。
这么说吧,《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是由她而发生,也是以她的经历为线索而诞生的。在三体世界中,她是最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她也必然是最经典的那几个人物之一。
随着《三体》小说近年来热度的持续上升,作为书中最关键的两大人物之一,叶文洁始终被众多用心各异的声音围绕着。无论这些声音是理性的,平和的还是冲动的,片面的,都不难发现他们说的虽然都是叶文洁,但其实大部分人话里话外都在说的是自己。
但如果以这个人物本身去评价,叶文洁又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刘慈欣会以如此狡猾的手法,把她塑造成这么一个如此复杂的人?
叶文洁,为何是这样一个人
1、理想主义
要了解叶文洁这个形象,必须从她家庭开始,那不仅是一个人伦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句话总结,叶文洁的家庭充斥着理性与疯狂、高尚与卑鄙、温柔与冷酷的撕裂。她和父亲叶哲泰几乎包揽了这个家庭所有美好的品质,而她的母亲和妹妹则占有了其他。在那个时代里,卑鄙轻而易举碾碎了高尚,且卑鄙者和高尚者又是至亲,可以想象叶文洁的三观遭到何等毁灭性的打击。
叶哲泰生前的一番话对她影响至深:“任何飞扬的思想都不免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正是有感于这种理想破碎的剧痛,叶文洁曾有过一小段时间的迷茫和失望,真的只是一小段。事实上许多人评价叶文洁,说的都是她对人性绝望从而变得反社会,这其实是极其简单粗暴的贴标签行为。叶文洁对人性有过绝望,但她并不因此变得反社会,接下来的日子反而是她内心最为积极与圣洁的时期,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自始至终都是个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的特质,是他们会积极寻求突破糟糕现实的方式方法。叶文洁在被现实打蒙的最开始阶段,是以一种封心锁爱的状态活着的,看起来像是被击垮了意志,其实是在努力自愈。从林场到红岸基地,她永远给人一种踏踏实实做事,安安分分做人的印象,甚至在专业领域上保持着一贯的严谨,展现出当仁不让的气魄,这都是她在为冲破糟糕现实而作的努力——当然,这也确实挺像一个隐藏得很深的神经病。
此外,她还有一个很好的品质就是从不埋怨,时常抱有善意。如白沐霖,雷志成这些动机不正的,如亲手打死她父亲的那几个人,甚至对她那功利自私到极点的母亲,她都谈不上有多怨恨,甚至愿意为他们找一些开脱的托词,那么怨恨归于何处?归于她自己。这种怨恨化作无力感,鞭策着她不断思考出路。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后来会大量阅读与她专业没什么关系的西方哲学著作,那是她对当下身处之现实的思考过程。然而在冷战时代,全人类的危机感都非常强,这导致大多数社会学说的基调都是悲观的,叶文洁不能幸免地被那种思潮所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无可排解的深深忧虑,这就是她认为“人类已经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原因。
就是在这种现实困境下,叶文洁想到在最绝望的形势中寻找希望,犯下对人类文明超级大背叛的罪行。归根结底,是她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找不到与现实和解的方法,从而畸变成冒险主义者的表现。
2、精英情结
原著里对叶文洁的着笔在前期是很少的,所以最后她作为统帅出场时才那么震撼。国产剧版做了不少改动,增加了她的生活状态和与申玉菲等ETO成员的互动,有了更鲜活的形象,这是一步走得很好的棋。正是因此,你才能感受到叶文洁身上浓郁的精英情结。
作为搞科研出身的书香子弟,叶文洁肯定是有点精英的自觉在身上的。这种自我认知会呈现出明显的特质,其一就是特别刚烈,但大多是自我感动式的。
刚烈在叶文洁的年青时期体现得很充分。被程丽华诱供时、被白沐霖污蔑时、被红岸组织传召时,她都有那么一股子视死如归的决心。但有意思的是无论在原著还是剧版中,这些都是叶自己的回忆,也就是刘慈欣特意没有从第三者角度去描写这些状态,那就存在不少美化和记忆补全的空间了,你无法确定叶文洁的这些心路历程跟她的实际经历有多少差距。也就是她的刚烈,也许本身只是一种自我感动。
实际上她刚烈到什么程度?从她的实际经历看,还真未必有多少。就凭她能在那个时代苟延残喘地活着,就知道肯定不如她父亲;在亲眼目睹父亲惨死后,她被发配到林场劳动,丝毫不敢露出对至亲的哀思,表现得极为顺从。有人把这解读为黑化中的韬光养晦,但从后面她主动帮白沐霖抄信来看,她对自己的处境始终是缺乏认知的,警觉性也是极低,这说明她还没有把整个大环境看作复仇对象,始终以一种妥协退让的状态活着。这也是精英情结一个很显著的特质,他们普遍对强权有与生俱来的软弱性。
比起刚烈和自我感动,软弱性贯穿了叶文洁的一生,预示了她的结局,当然那是后话了;而她自我感动式的刚烈成就了她的前半生,她自认为在为一个崇高的理想献身,但从未了解过这个理想是什么。到她了解的时候已经是无法挽回了,这也是此人悲剧性的最大体现。
3、救世主情结
这其实不算什么新鲜观点,主要是用于区分你是否真的看懂了《三体》。但凡看懂了原著尤其是第一部,都会认同叶文洁是带着一种神圣的救世主情结去按下广播开关的。
不夸张地说,救世主情结在几乎所有以神秘主义为基石的集权社会中都属于流行文化,都是把大多数人的命运寄托在某个特殊人物或事物上,或者更极端的,就是认为那个承托大多数人命运的人是自己,譬如按下开关的叶文洁。
这种救世主情结,过去的叶文洁是不具备的,与世隔绝的红岸基地给了土壤。她的政治污点和过往纪录使红岸基地几乎成为了她的最后归属,而且可以说是被迫的,这跟基地里绝大多数人的处境不一样,也使她的认知被框限在这片小小天地里。
帕拉图有过一个经典的“洞穴比喻”,说是久居洞穴的人,会把洞外映在墙壁上的影子看作整个世界。叶文洁所看的“影子”是什么呢?是她自己经历的人类疯狂,还有从书上看到的人类疯狂,也就是塞满她脑袋的,都是经过映射再表达的人类疯狂,然后她自认为在这个世界里,只有她懂得人类的疯狂。再叠加上她本身的理想主义,最终孕育出救世主的自觉。
救世主自觉使她轻易对这个世界下了“无药可救”的诊断,也使她在收到“不要回答”的回复时,选择性地忽略了外星文明的侵略本质,而只看到了一个比人类先进得多的文明触手可及。她不确定这个文明是否能够救人类,但很确定自己是要救人类的,于是她的救世主情结使她擅自把人类的命运扛在肩上,希望借此与外星文明交涉。
她对三体文明的回复用词很讲究,说的是帮助他们“获得”这个世界,但又说希望三体文明能“监督”,“改造”人类世界,这其实是一种谈判口吻。她轻而易举地自命为人类的代表,并妄想一个强大得多的力量能按她的设想去做事情。
再看后文的程心,你会发现这种毁掉人类的思想真是一脉相承。
4、慕强
慕强的思想,源自于精英情结,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对强权的软弱性。所谓屈服于强权的软弱,远不如加入强权的软弱更具破坏力,历史上许多高知高能的叛徒,都是慕强思想的奴隶。
慕强并不是单纯的欺善怕恶,后者更多的是生物性反应,前者则是加上许多理性伪装的,譬如“抗日误国论”,譬如“恐美症”和“亲美症”,当然也包括“一个科技水平如此高的文明,必然也会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平”。用一种更通俗的语言来说,慕强是更体面的为虎作伥。
叶文洁的慕强,被刘慈欣隐藏起来了。无论是青年时的单纯善良人畜无害,还是老年时的慈眉善目看破红尘,都是人物本身和作家笔触共同营造的假象。事实上青年时期的叶活得很矛盾,一方面她无法接受当时的社会潮流,另一方面她又知道自己需要融入,因此她的行动是笨拙的,也总是碰壁,只能加倍地妥协退让。进入红岸意味着她有了专业对口的用武之地,被她看作社会对她某程度上的接纳,所以她才会表示“我可以在这里呆一辈子”。当然这不能算慕强,只是很正常的从众需求;真正的慕强,是直到超级背叛发生的那一刻才露出獠牙,而且是最典型的那种:
她把自己最美好的想象附会在了一个自己根本不理解的强大力量上,几乎是下意识的,所以才会在被问到这种观点是否科学时,叶文洁头一次语塞和茫然。
也是出于慕强心态,当她终于发现ETO组织已经背离了她的初心,完全失控成为一个恐怖组织时,才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反过来任由战区指挥部端掉他们的大会,并巨细无遗地出卖了伊文思——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把组织导入正轨,便帮助更强大的战区指挥部把它镇压下去,这一行为,与她呼叫三体文明的逻辑如出一辙,也算是绝妙的讽刺。
这种伴生自精英情结的慕强,本质上还是阶级意识。自诩精英的人沉迷于向上攀附,同时又不甘向下兼容,失去了自己作为庸俗世界一份子的觉悟,自作多情地认为自己本该属于更高阶的群体。只是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现实:那些更高阶的群体,其实也不喜欢向下兼容,尤其是对低阶群体里那些擅长背叛的人。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预估,网飞版《三体》拍不出叶文洁的真髓?
因为网飞版《三体》是诞生在美国这片文化土壤上的作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如今美国的观众群体和创作者,都是从小被美国的精神与骄傲浸泡长大,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中国人与精英情结、慕强心态这些思想杂质斗争几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捕捉住那种细致入微的心理层面。那正是叶文洁这个人物最具魅力之处。
在此,我作一预测,如果网飞团队当真以美国式叙事去表现叶文洁和红岸往事,那将会变成一场辱法似的黑色笑话,最终成为这部《三体》的一场灾难。
谨以此文的发布,前瞻网飞《三体》,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