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苏师傅与将军聊了一期观棋有雨来说说买(ji)车(ti)思(ba)路(ling)

当然这期节目最终成为了我和将军一起调侃苏师傅与苏师傅说自己的买车思路,我的买车思路在欢声笑语中没说全。这里也就单开一贴好好说道说道我的选车思路。


(相关资料图)

首先这年头买车除非有特殊需求(越野车、皮卡等)直接先排除传统燃油车,然后说说纯电、插混、油混这三。

在我看来插混这东西最适合的场景是什么呢?平时在市区里用纯电通勤,然后有长途需求时使用“高能量密度补能液体”(说人话:汽油)。如果有着自有充电桩并且有着频繁长途需求的话这是最为理想的。那如果没有便利的充电桩条件呢?就现在插混车常见的120km纯电续航,那怕不是日常通勤两三天就要跑一次充电站去充电了。那自然有人说了:我把插混车当油车开不行么?还更省油。那我要说了,你当油车开的话那为啥不买油混车呢?首先动力电池的钱省下来了,其次动力电池所占据的底盘空间与增加的重量也省下来了,接着还省掉了维护多出来的一套动力系统的事。毕竟从手册来看的话目前插混车常用的动力电池依然是需要“伺候”的。对我来说,如果你是派的上用场,那我伺候伺候你没问题;但如果我就当油/油混车开用不上动力电池,那还要伺候你我就不乐意了。这就是我的看法:没充电条件的话买插混车还不如直接上油混。

然后再说纯电车,纯电车最理想的使用环境还是自己有充电条件,不论是自己家里还是单位里,有稳定的充电条件都可以上纯电。那么没有稳定的充电条件呢?对日常通勤为主来说,一辆700公里续航的纯电车其续航能力足以满足10-15天的通勤需求。假设没有固定充电桩这样的条件,那完全可以当做“用电的油车”来使用,开个十天半个月,电量到20%左右(对应油车就是四分之一格油)时就去快充站充个电,四舍五入当做去加油。而目前的充电站普遍建设在商场里,以典型的700公里续航车型电池容量90度为例,在快充站(100KW以上)从20%电量冲到95%电量基本上一个小时就能完事。就我车友群的观察来看,这40-60分钟的充电时间中有人选择去商场吃个饭回来正好充完电;有人选择不下车直接在车内座椅放平躺着在车机上看个电影或者玩手机。就以我来说,如果一个月两次特地去充电并不是不能接受(在未确定能否装充电桩前我也是这么打算的)。毕竟充电桩普遍建设在商场或者商圈里,充个电顺便买个东西就是在商场里建设充电桩的目的。

所以在我的购买思路中,要么就选择纯电,享受纯电的低成本与高舒适性的同时大不了一个月两次去商场充电;要么就选择购买油混车,使用“高能量密度补能液体”享受快捷便利的同时比传统油车油耗大幅下降。而插混对我来说好处没有(平时纯电远行烧油),反而坏处我都得挨着(额外的成本、重量、空间以及维护),那我干嘛要买插混?当然最后由于可以安装充电桩,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纯电。

再说电动车的选择,电动车的优点就不用多说了,我也说了很多了。我选择电动车主要在以下几个维度考虑:续航能力(三电水平)、车内空间、售后保障。前者不用多说了,纯电车最敏感的指标就是续航,而这个续航不仅仅是指标称续航更是指实际续航以及最为关注的冬季续航,可以说实际续航的表现是三电技术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当然关于某车型实际续航测试,B站上有不少UP主的暴力测试,把这些暴力测试的最终里程数当做实际续航的下限来进行底线思维也是可以的。

至于车内空间,可以说这是每个中国人买车(尤其是家庭用车)都很在意的一部分。电动车有些特别,因为那么大一块电池怼在底盘上,车内空间直接被抬高了十来厘米,导致车内空间肯定比传统油车要小,这时候就考验车企功力了,比如用CTP、CTB之类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来螺丝壳里做道场。当然空间这事其实也不用很复杂,自己坐进去好好感受下,打开前备箱后备箱好好看看,看实车来确定空间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

最后就是售后保障了,现在车企主流质保政策是六年十五万公里或者八年十五万公里,然后普遍加上三电终生或有条件终生质保等条款。但我要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买的车品牌能活多久,尤其现在大量新势力品牌而这两年又处于洗牌期,指不定今年买的车过两年这车企就凉透了。就比如曾经的头部车企威马,现在的情况嘛……哈哈哈……这一点上,传统车企出的车或者传统车企创建/背书的新势力品牌比较能给人信心。至于没有传统车企背书的新势力,我建议先思考下是不是对五六年后他们还在充满信心。

人被逼急了连电动车都会修了

当然总不能排除有人会有特殊需求,比如要一昼夜长途奔袭2000公里之类的。虽说在车主社群里看到过拿电动车两天一夜开2000公里的,但对某些特殊用户来说还是不太够。不过有这种需求的人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买车思路了,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当然,夫人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