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米尔斯海默,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派的重要人物在一次公开讲演中对俄乌战争的前景做出了预测,他认为,俄乌战争可能不会以任何一方在战场上的重大突破为契机迎来结局,相反这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之后最终不得不面对现实打成一场“冻结的战争”,类似于朝鲜停战协定。
(资料图)
应该说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似乎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基于现实而非好恶预期的结局方式了。
当然西方国家目前依然停留在“自由必胜,专制必败”的叫嚣之中,中文互联网上也有不少恨国者跟着叫嚣,这种不依赖于现实而仅仅依赖于自身好恶的观察是毫无讨论价值的。
从现在的战场情况来看,俄军将会获得一场缓慢,痛苦的胜利。当然了,老米也说了,俄罗斯的目标还是未变,按照俄罗斯的意愿,他们要占领整个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包括基辅和敖德萨,使剩下的乌克兰残山剩水变成一个“功能不全的,残余国家”,只不过意愿归意愿,能力归能力,仅仅谈战场的话,如无意外,俄国是实现不了这个理想的。
那么为什么米尔斯海默,或者说目前大部分基于现实的观察家不认为俄军能够以战场上大突破的方式结束战争呢?
先谈俄军的恢复补充和扩编。
目前互联网上很多人对于俄罗斯增产军事装备的速度存在着高估,比如认为俄罗斯能够落实梅德韦杰夫之前大话说的,每年能生产600万发炮弹,1500辆坦克。
这实际上是高估了俄罗斯目前的生产能力。
不过如果说这是俄军今年能够获得的弹药和坦克的数字,而不是“全新生产”的数字,那么这反而或许比较接近于实际情况。
这里面包括从各种渠道外购,翻新修复老式坦克,以及修复战场上受损的坦克在内。
俄罗斯的工业能力存在明显缺陷这是所有人都在谈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情况有些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苏联的工业体系实际上是20-30年代急就章出来的,存在着很多缺门,比如说卡车产量远远跟不上需求,而且性能落后,比如说铝产量不足,比如说钢产量其实只有德国的几分之一,比如说轧制钢板最多只能做到100毫米(IS-3坦克的车体之所以做成箭簇状而不能如德国人虎王那样直接一整块倾斜厚钢板的原因),比如大口径高初速火炮制造水平较差,比如高性能穿甲弹水平较差,等等等等。
但是,如果仅从整体工业规模来说,苏联当时并不差,在全面动员后,正如历史上大家耳熟能详的那样,其规模很快就扩大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俄罗斯现在的情况也是类似,当然了其规模不会如同当年苏联那么巨大,但是与长期去工业化后的美国、欧洲相比,仍然是相当可观。
二战中苏联克服其缺陷的方法,一个是从美国拿援助,比如卡车,P-39战斗机,这两样是苏联自己也不否认的,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个,其实更重要的,是因陋就简,克服困难。比如大量的木头制造的战斗机,122毫米榴弹炮数量不足就用76毫米炮,大口径火炮不足就用火箭炮,反坦克弹药性能不行就扩大火炮口径,坦克设计上也要因陋就简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改变工艺,比如为了应急在1942年制造了大量采用25毫米冲压炮塔的T-34,比如后期IS-3坦克那个箭簇车头,等等等等。
对于实力足够的国家来说,不能满足于这种做法,苏联二战中暴露出来的这些弱点在战后时代都陆续得到了改善,引领了机械化战争发展的潮头。
但是到了今天,这些本事又得重见天日了。当然你现在没法用冲压工艺生产T-90的炮塔,只能体现在把T-55\T-62这些老坦克拉出来翻新上战场,给商用无人机挂RPG弹头,用RPG发射器发射82毫米迫击炮弹这类事情,当然这其中很多办法乌克兰人也在用,但是从总体规模上来看,俄罗斯用的规模显然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的作战能力相比战前也是得到了恢复和提高,而此前绍伊古已经命令将俄军总兵力扩大到150万,将一批旅营化改革的部队恢复为师团制,同时组建一批新番号的部队。
应该说这表明俄罗斯虽然相比苏联是衰败了,但相比于西欧、美国已经几乎废掉自己动员能力的现状,他在这方面依然是更有能力的,这句话在战前英国简式防务周刊就已经在说,现在这一点是更加落实了。
当然总有人会大谈俄罗斯专制政体早晚要完(西方媒体),或者反过来,说俄罗斯中央权力旁落,早晚要自己崩溃(中文互联网上的一些人)。
但这就有点可笑了,到底俄罗斯是独裁专制还是一盘散沙,还是说难道它具备某种波粒二象性么?
俄罗斯的麻烦很大,问题很多,但这远不足以让俄罗斯崩溃,相反的外部压力的增大反而让俄罗斯内部的激进情绪不断升级,俄罗斯政府不得不照顾这种情绪,因此它的战争决心会更加坚定,这一年多来的实际情况已经验证了之前我们反复说的这个看法。
所以,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不足以让乌克兰打破战场现状,俄罗斯的实力也不足以实现他们期望的目标,双方很可能会出现僵持局面。
不过这时候就得谈谈可能的“意外”了。
上面已经谈到,俄罗斯发生“意外”,出现真正有意义的后院起火事件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有点小火苗他们也能扑灭。那么乌克兰呢?
现在西方嘴里的乌克兰因为有个天降圣主泽连斯基,能够赢赢嬴,但实际上乌克兰军队的山头化倾向至少也是和俄罗斯一样严重,就像俄罗斯必须依靠本国的皇俄魔怔人,乌克兰也必须依靠本国的新纳粹极端势力,但是新纳粹对于乌克兰的影响要超过瓦格纳对俄罗斯的影响,因为新纳粹分子在乌军总实力当中的占比远超过了瓦格纳。
瓦格纳对于俄军的最大意义是在俄军需要用不惜伤亡代价进行血战的时候,能拉出来不怕死的冲。随着阿尔乔诺夫斯克战役落下帷幕,俄军的兵力火力优势已经能够压制住乌克兰,那么他们就不再需要用大量的伤亡换取胜利,瓦格纳本来就是要淡出战争舞台了。或者说普京早就打算洗掉白手套了,瓦格纳可能逐步恢复到它过去那种精锐雇佣兵的姿态。
乌克兰政府方面当然也知道新纳粹迟早会反噬自己,2014年后就企图以将拆散民团,授予其正规军番号,派遣正规军军官的方式逐步消融这些部队。但是实际上最后的结果,却是新纳粹势力普遍渗透乌军部队,新纳粹虽然没有如同在2014年冲突时他们宣称的那样,能够直接夺权,但其实际的影响力现在反而更大了。
所以现在乌克兰折腾的北约新训旅刻意排除乌克兰“老”部队的影响,嘴上说着是排除苏联影响,实际上这些部队从征兵开始就强调“良家子”,要求成员出身清白,尽可能减少新纳粹分子影响,训练也是送到北约国家去训练,军官也是新训练出来的一批速成军官。
与其说是真的觉得北约训练出来的部队有多能打,不如说是这样可以确保这些部队是真的掌握在乌克兰政府手里。
因此目前大家也可以看到,对于老部队的补充,乌克兰是不怎么积极的,但是对这些新训部队,则是被基辅捧在手心里。
之前咱们和与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做生意的朋友聊天就了解到,乌克兰现在军内对于这种做法怨言很大,越是靠近基辅和利沃夫,不上前线消耗的部队,装备越精良,补充兵员素质也越高,越是在前线出生入死的老牌“劲旅”,越是“打死俄军除外患,打死东部俄族人除内忧”。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大家都觉得,乌克兰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为“战后”做长远打算,相当于组建一支新的“乌克兰国防军”,从兵员到武器装备都和已被新纳粹分子普遍渗透的“老乌克兰军队”拉开距离。
但有道是计划没有变化快,这次大反攻,乌克兰也没想到,新训的北约式“九大金刚”损失惨重,表现还不如第三次重建的亚速旅呢,至少他们在阿尔乔莫夫斯克方向还能有所进展,而北约九大金刚在扎波罗热至今还在和地雷阵作斗争。
这就为乌克兰的未来埋下了隐忧,而更深刻的隐忧则是,乌克兰南部,中部部分地区,东部就更甭提了,仍然潜伏着亲俄的民间思潮,你无法改变这里人民的血缘关系,无法改变他们的民族组成,更无法改变他们经济上窘迫,政治上无权的现状。
尽管从2014年起乌克兰就用血腥手法镇压了这些地区的亲俄运动,但这只是把火头暂时按了下去,实际上阴燃还在持续。
当然,这毕竟也只是阴燃,如果乌克兰的暴力机器不被削弱到一定程度,不发生严重的混乱,事态还不会出现大的动荡。
但是如果乌军在战场上继续被削弱,乌克兰内部右翼和极右翼的斗争继续发展下去,有些事就不好说了。
当然了,乌友们一厢情愿认为乌克兰人民就应该把自己的最后一个儿子献上民主自由的祭台,那是只存在于他们脑瓜子里的事情,现实中可不是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