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肯定一件事,那就是有很多出于人道主义而出现的公约,并非完全没有意义。比如之前提到的地雷公约,他的本意是避免大量布雷导致战场国家在战争结束后多年无法正常居住,无法进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导致大量无辜平民伤亡。

对了,这里还得做个名词解释,所谓集束弹药,我国军语中的正式名称就是子母弹,只不过英语翻译过来这个词大家也已经习惯了这么用,所以其实是混用的。

我国没有加入过集束弹药公约,但是对于集束弹药公约的一些关切是认可的,比如集束弹药应该提高引信的可靠性,避免弹药长期遗留在战场上成为不定时炸弹。但是由于现代军事行动的实际需要,不可能完全禁止使用集束弹药,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加入这么一个公约。


【资料图】

同样,集束炸弹公约也是一样,毕竟在历史上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的集束炸弹对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并且在战争结束后多年依然贻害无穷。当时美国的集束炸弹还专门设计成使用不可靠的定时引信,导致大量子弹药成为一碰就炸的不定时炸弹。

但是这种本意是好的公约往往会变成国家之间互相攻讦的工具。比如抗战时期,日本和国民政府在当时的国联打官司,日本人指责中国使用达姆弹,客观来说当时中国制造业水平就那样,裸铅弹头就直接上都不奇怪,就更别提什么达姆弹了。而在毒气问题上日本人更是恶人先告状,指责中国使用化学武器。

而朝鲜战争中美国人在朝鲜使用细菌武器,这个官司至今从国际法角度讲也没打明白。

还有一些国际公约更是在后来看来如同笑话,比如禁止从气球和飞行器上投掷武器的公约,以及现在有一些国家发起的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公约……

国际社会没有真正的强制执行者,美国试图强行扮演世界警察,但这个“警察”其实就是美国人自己文化里的“超级英雄”,是一个“法外执法者”,他执行的只是他自己定的法。网飞的剧集《黑袍纠察队》里的“祖国人”可以说就是美国的真实化身,也算是美国人自己对本国的自嘲了吧。这样的一个“超级英雄”给世界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

至于现在给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

首先我们得说,战争打到现在,俄乌双方互相都没少发射集束弹药。因为苏联、俄罗斯都不鸟集束弹药公约,而乌克兰当初加入了这个公约,但是根本把公约当草纸。再者说了,当初“圆点”导弹本身搭配的弹头,你公约缔约国也没说为乌克兰提供一个新的弹头来替换啊,打起仗来当然要用。

60-70年代美国在东南亚使用的集束弹药主要是人员杀伤弹药,相当于扔下一大把手榴弹,而且这些球型的弹药被设计为能够在地面上滚动,当撞到障碍物时爆炸,以此增强对战壕、掩体中人员的杀伤力。我军援越部队当时就曾经听到越南人传说美国使用了能追着人跑的智能炸弹的说法,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为此当年的人防教材中还专门提到,防空洞的洞口应该设置较高的门槛,以阻挡和引爆这种集束弹药。

当年的集束弹药公约也是针对这种东西而来的,因为大量这种子弹药会挂在树上,落进田地,没有受到猛烈撞击因此没有爆炸,但是它的定时引信又非常不可靠,因此实际上大量弹药变成了在投下后几十年内随时可能爆炸的不定时地雷。

进入80年代,今天俄乌在战场上已经广泛使用,也是美国即将援助乌克兰的反人员\反装甲子弹药出现,它本质上不再是一种专门反人员的弹药,而是以增强弹药覆盖范围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子弹药。因为传统的炮弹杀伤范围几十米,但由于破片尺寸不好控制,现代猛炸药会把弹壳炸的非常碎,而大口径炮弹一般也不会用预制破片,因为会增加成本,所以即使是轻型装甲车也能抵挡10米外的155毫米炮弹破片。

而集束弹药的每个子弹药相当于一个小型炸弹,能够产生相当于一个手榴弹的反人员预制破片,同时子弹药的装药采用成型装药,如果它正好落在装甲车辆,比如坦克,顶部,就可以直接击穿顶部装甲击毁坦克。

这种集束弹药覆盖敌方密集队形的装甲车辆或者人员的时候能够产生十分恐怖的效果,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M270火箭炮被称为“钢雨”,或者“地图方格毁灭者”,就是靠这种集束弹药。

同时当时海湾战争中美国人还曾用B-52战略轰炸机使用“石眼”集束炸弹对伊拉克军队进行地毯式轰炸,其效果也远比常规炸弹更好。

80年代“战斧”导弹一项被美国人吹嘘为天下无敌的“神技”,就是能够将导弹携带的子弹药分为三组分别投放,从而能够实现用一枚导弹对三个目标区域进行打击,当然这实际上是一种实战中从没用过的能力就是了。

不过集束弹药公约这个事情在美国就很搞笑了。

其实美国人自己也很多人嘲讽过他们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假道学行为。

当初奥巴马政府时期,十分热衷于加入集束弹药公约,虽然国会始终没有批准,但美国国防部还是宣布要单方面的遵守条约,并以此作为美国是“正义的朋友”的象征,奥巴马时期的美国政府的意思就是,集束弹药是一种“必要的恶”,美国会把它封存在仓库里,除非有“大恶人”要威胁世界和平,不然美国是不会使用这种集束弹药哒。而此事美国军火工业界也能从中获利,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军因此就会向他们采购价格更昂贵的取代方案。

美军目前已经将所有集束弹药改为库存,现役美军使用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火箭炮弹药,使用的是一种被成为“UNITY WARHEAD”(单一弹头)的弹头,这种弹头的特点是其外壳采用激光网格处理,爆炸的时候产生均匀而大块的破片,这些破片有足够的动能在较远距离上击穿轻装甲,而其密度也足以对覆盖范围内的人员造成杀伤效果,因此如果在特定高度以特定姿态爆炸,就能形成类似于集束炸弹攻击的效果。甚至美军打算将他们的155毫米炮弹和航空炸弹都做成“单一弹头”。其实这种激光网格处理技术的成本并不低,之前和国内相关行业朋友聊过这事,大家的大致看法就是,不如直接用集束弹头。

这种单一弹头的价格实际上要比集束弹药更贵,效果却更差。

实际上之前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海马斯”火箭弹就采用的是这种弹头,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我很怀疑之前乌克兰使用大量精确制导火箭弹效果却只能说差强人意,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很可能是“单一弹头”的效果不行。这种东西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高爆破片杀伤弹,它对于硬目标的侵彻效果显然不如正经的侵彻弹药,而对于范围目标的覆盖能力又显然不如集束弹头,属于典型的“高科技鸡肋”。

如今美国人终于不装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单一弹头产量其实还是没有那么高的,现如今西方国家连155毫米炮弹的生产速度都赶不上乌克兰人的消耗了,甚至援助给乌克兰的弹药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出现偷工减料,比如装药从高能炸药改为TNT。

另一方面美军自己已经装备了那么多的“单一弹头”你拿去援助乌克兰自己用集束弹药……虽然听起来好像反而还能增强美军作战能力,但毕竟这些库存集束弹药最新的也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产品了,按照处理库存的一般原则,也不可能这么干啊。

所以,这些当年为了在变热的冷战中,在西德富尔达谷地轰炸苏联坦克集群的弹药,最后还是要经由乌克兰之手,发射到俄军头上去了,也算是完成了它们当初设计时的历史使命。

当然,集束弹药的技术也在继续发展,实际上现在大家经常谈论的末敏弹也是在集束弹药这条技术路线上继续发展的产物,它进一步增强了针对装甲目标的效果。

但是现在俄军在战场上好像也没有弄出钢铁洪流来,否则迟早我们得看到乌克兰的苏-24挂着CBU-105决死冲击俄军坦克群的画面。

至于说这些集束弹药能不能如同现在西方媒体吹嘘的那样,继标枪、海马斯、豹2之后又一件新的“神奇武器”……

那是没戏的。

还是那句话,现在俄乌双方谁少发射集束弹药了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