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文来自《北大教授姚洋反对中考分流:“就这样否定40%的孩子,这合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先不说分流什么的,就说这个教授的什么中小学主要是培养人的想法,就很不现实,这想法真的变成了现实,教育资源只会进一步往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集中,整个社会人员知识水平降低,要不了几代人就成了欧洲古代的贵族制。
试想如果中小学大家不专注于学习,纯纯去培养什么所谓的价值观。好,等要去读大学了,怎么评判谁读大学?还不是得考试?难道学美国的开介绍信?
行,要考试,考什么?
方案1:所有人考同一套卷。那么在所有人在学校课程学习强度不高的情况下,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在课后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来弥补,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公平吗?
方案2:按这教授的思路呗,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那就不同兴趣的孩子分别去考不同专业的试,这样是不是看起来合理了?但是在学校还是不以文化课程为主业的情况下,孩子在某个领域再有兴趣,课程内容还是不足以孩子进一步深入学习该领域知识的。那怎么办?还是得家庭自己负担进一步的课后教育资源呗,那又是回到了方案1的问题。
更不用说的是,你要真的让孩子在不深入学习文化课的情况下去找自己兴趣,大概超过一大半的孩子兴趣都不会是在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上,而是音乐美术体育电竞等各种娱乐,这是人的天性,正常人很少会有坚定的意志选择一个枯燥(至少相比那些艺术类娱乐类的)专业。那这个社会人才培养体系要怎样进一步去运转?
我估计教授会拿美国做例子了,说什么欧美的快乐教育,却有这么多的人才这么多的诺贝尔奖。美国人才多奖多是建立在大半个世纪的霸权地位上的得到的,战后凭借全世界最好的经济提供给了人才最好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所以薅走了全世界各国的顶尖人才。这何尝不是一种分流?就像各地优秀的学生都去了市里的重点中学读书,这重点中学再差能差得过其他分不到好学生的普通中学吗?
美国的大学的优秀人才大部分都不是来源于美国的快乐教育,相反这种快乐教育反而进一步的固化了阶级,普通工人普通服务员普通农民的下一代大概率还是普通工人服务员农民。相比美国,我国通过高考实现阶级跨越的才是最多的,才是普通人最能通过努力获得回报的公平的模式。
在没有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之前,谁给高考找茬我都觉得是图谋不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