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来自《事实比任何宣传都管用,我八十年代到高中后,之前的有些观念崩塌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化纤类布料,多说几句。

中国大陆化纤类布料产品是60年代中期左右开始出现的。在此之前,布料是棉、绸缎、毛料。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是棉布衣服,国家发行专门的“布票”就是因为棉布供应紧张,限制消费凭票供应。

棉布衣服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是自然植物产品,环保穿着舒适。但是在当年由于纺织技术水平不高,染料技术水平也不高,出来的棉布质量不好。一是容易掉色,穿了没多久就显得非常旧,二是不耐穿,很容易破,邹巴巴的不平整。布料好一些的叫“卡叽”布,“卡叽”布里又分“单卡”和“双卡”。当年最好的“双卡”衣服,大家如果有历史经历,看看1965年以前军队发的冬天的“罩衣冬装”,就是那样的。非常结实,但是洗了几次就发白了。绸缎,毛料,一般老百姓是不消费的,这些布料价格很高。一套毛料制服,100元以上不奇怪。那个年代工人二级工月工资也就30几元。像论坛里一位吹嘘的人,他家父亲几十元不高的月工资,要养活一个妻子还有5个孩子!工人是不可能穿毛料制服的,这是干部的“时髦”标配。绸缎一般是女性衣服用料,城市里女性夏天穿蚕丝衬衣的也有。

到了1963年前后,白色“的确凉”(最早就是这个说法)开始在城市出现。不要布票,比棉布产品贵不少。这种白色“的确凉”经常用于衬衣的制作,比棉织品挺刮结实不容易染色(变色),在城市里穿着非常时髦。到了1966年前后,“的确凉”已经变成“的确良”,广泛的用于军队的军装应用。这个时候的“的确良”已经有“混纺”技术了,做出来的军队“夏装”和“冬装”非常漂亮,挺刮结实不掉色。大家可以看看历史照片,高层人物在接见小闯将们的时候穿的军装就是一个标志了。

但是,全国所有的人们穿着水平是不一样的。下面这张图片是1972年外国记者在中国北方一个重工业城市拍的图片。这里面的人物,穿着基本上都是棉布制品。其中最主要的人物也是最光鲜的东西就是那辆基本上崭新的凤凰牌全包链自行车,很明显,他不是骑来的,是推着来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