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关于C919的前景,来看看环球新媒体主任@paingod 谈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yesyuyang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不了解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是我总觉得,如果我们能搞出号称100%国产化的运20的话,通信,航电,飞控,航空发动机这些也都有相应的国产产品吧,虽然军用,民用肯定有差异,但不至于南辕北辙,毫无基础吧!都是大型飞机的关键零部件,在技术上肯定是有很多类似之处的。为了应对美国人可能的彻底翻脸,大型客机这些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应该快速推进,而且我相信能够取得较快的进展。我听说长江1000a发动机已经挂机试飞了,我觉得在5到6年内应该能把国产化率提高到近90%吧!
(相关资料图)
不过我担心的倒是c929,这个中俄合作研制的宽体客机项目估计要黄了。众所周知,自中俄合资公司成立以来,俄国的态度一直消极,进度一拖再拖,据说是俄国人的盘算没成功,没有如愿拿到cr929项目的主导权,所以一直都有退出该项目的打算。有两个事实是,第一,俄国人自行研制的伊尔96 400m远程宽体客机今年已经下线了,以俄国目前的国力不大可能搞两款远程宽体客机的。显然,俄国人是把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伊尔飞机上了,而不是中俄合作的cr929。第二,在上海注册的中俄国际商飞公司,注册资本只有200万美元。对于开发制造cr929这样的远程宽体客机来说,2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我看跟皮包公司也差不多了,这摆明了就不是要真搞的架势。
与其这个项目被俄国人给拖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看还不如就明确的宣誓自己搞。大家都知道,关键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俄国人不大可能愿意和中国分享制造宽体科技的关键技术,然如此空洞的幻想只会害了自己。现在就开始做的话,我觉得到2030年C929至少能够首飞吧!
民用大飞机和军机最大的不同,就是零配件的产业链完全不是一回事。
喷气式民航客机自打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出现了。从1949年英国彗星客机首飞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超过七十年的历史。在这七十多年里,美欧各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全覆盖的产业链,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包括运营标准和生产标准,不能达标的公司是活不下去的。
而国内恰恰没有这套产业链。
国产大飞机是非常想使用国内零配件的,但是从建立开始,往身后一看,才发现相关的产业链国内根本就没有!
你在美国组装一台手机,和你在华强北组装一台手机,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大飞机也是这样。
自2008年商飞成立,这么多年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产业链落地。
很多人找了张图就high了,以为找到了C919是组装货的证据。殊不知这些零配件都是中国与国外公司合资的公司在中国制造的,外国公司主要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业标准,这样造出来的产品才能在全世界卖。要说最卡脖子的,还真就是发动机。但是长江1000A已经上了测试台,投入使用是迟早的事。长江1000A是对标LEAP-1A的发动机,比LEAP-1C更先进(对你没看错,对比数据你就知道,LEAP-1C是这个系列里最差的)。
至于C929,现在看呆鹅对中国还是留了一手。跟他合作本来看重的是呆鹅的市场,毕竟有了北京/上海直航莫斯科/圣彼得堡的航线需求,可以满足C929的第一批订单。但现在看呆鹅根本靠不住,反而耽误了项目进度。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把项目拿回来,国内京沪航线客流量极密,是我国最挣钱的航线,执飞机型基本为空客A330或者波音B777、B787宽体客机,有了C929可以把这些机型替换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