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以前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戏曲的魅力,但现在普通人好像和戏曲绝缘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戏剧不能老是“国粹”“国粹”的,孤芳自赏。把传统剧反反复复演来演去,春晚弄一大群人画个花脸,扎个大靠,走走圆场,翻几个跟斗,就拉倒了。

戏曲本身表现节奏太慢,对于当下习惯“快餐文化”的受众不能合拍。个人觉得戏曲本身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还要认真培养年轻观众。

几十年前,戏曲反映现代生活,演现代戏,表现当代人物、社会矛盾和心理冲突,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其实还应该继续进行下去。比如《芦荡火种》《自有后来人》《海港的早晨》(后来的“样板戏”改称《沙家浜》《红灯记》《海港》)都是这些尝试和探索中出现的剧目。(顺便说,如今的老年观众,其实大多是当年现代戏的青少年观众,如今基本都能唱几句京剧的)

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学戏的学着学着就去唱流行歌曲。看戏的人也越来越老,最后只能靠官方养在博物馆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