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为什么“新势力”蜂拥而上造车?电车的技术门槛其实比油车低得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北田共

我不是专业人士,不过不认同作者的观点,如果真像那么简单,传统车企难道都是傻子?


(相关资料图)

传统车企才不傻,所以才多数采取“跟随+观望”的姿态,差别是跟随和观望的配比不同。说到底一句话,新能源汽车未来没得说,行业前景光明,但落脚到企业层面,风险相当大。

首先说,把宝一股脑压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除了特斯拉之外,都是VC在背后支持的内外新势力。看看蔚小理都亏成了什么样?分明是在大把烧钱。

除了VC,其他类型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接受目标企业这种亏损。VC不一样,人家早就算清楚了账。赚钱分两个方面:首先是上市带来的“估值变现”。行业前景没问题,股票至少一段时间里会受到追捧。其次是企业价值的真正实现,这就是大赚了。阿里腾讯级别的。不过我估计,目前的纯新能源车企里,除了比亚迪这样的,其他估计都活不到真正“解放”的那一天。

原因有二:目前阶段的新能源车技术路线并不成熟,商业风险高;纯新能源车企绝大多数缺乏核心竞争力

先说第一个。虽说目前看电池技术短时间里不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一则未来必定发生质变,二来电车虽然使用成本相对油车极低(能源使用成本10%左右),但相关系统的购置成本太高。80-100KWH的电池组,成本显著高于汽油发动机,这还没算三电里的另外“两电”。要知道,现在国家可是多方面扶持新能源车的。不算没有限行的“软扶持”,目前政府对新能源车消费者和厂家都有补贴的。就这样,新势力们仍然亏得一塌糊涂。要为这些企业骄傲,还早了点。新能源车最终被市场接受打败传统燃油车,必须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个方面的风险,是系统风险。换言之,车厂没有有效的应对之道,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并且没有跟不晓得效果。

第二个方面,核心竞争力。“我设计,你代工”,理想美好,现实骨感。这种“轻资产”运行的商业模式,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最典型的成功者是苹果,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上的软硬闭锁生态”。一言蔽之,它吃到了绝大部分利润。另外的成功类型多见于各类芯片包括CPU/GPU等,设计者拿到了大部分的附加值。没有这个,还非要玩“我设计,你代工”,说不好听的,最终死路一条。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够实现的附加值来消化成本。制造业里,“轻资产”商业模式的风险,是非常非常高的。看看新势力们,除了比亚迪(即便它都有限)之外,谁有像样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这个,就消化不了新能源汽车在尚未成熟阶段给行业带来的“风险成本”。

有人说,新能源车的根本在车机系统和软件。要比系统和软件的设计调试等等各方面能力,哪个能跟苹果比?苹果是最早吆喝造车的高科技公司,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至于新势力们,HR招聘个团队就能搞出来的车机系统,传统车企就不行?牛逼不是这么吹的。华为的车机系统已经验证是成熟的,为什么它不造车?

最后需要说的是,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发展有百利无一害,这是国家大力扶持它的根本原因。但宏观和微观毕竟不一样。传统车厂绝对接受不了现在就大举进入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风险和成本。新势力这个阶段的烧钱,是在其VC股东们的实现预计之内的。不过即便这个预计,也有天花板。在商言商一句话就可以终结这方面的说辞。

新势力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当然希望仍在。至于老车企们,“观望+跟随”但不强出头的策略是对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