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京报一篇指责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的“雄文”,迅速火出了圈。

文章批判了年轻人将生活寄希望于神佛的现实荒唐性,指出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鸡汤刚端上来,就被青年人一顿猛喷。

在政事堂看来,这文章跟脑残专家建议低收入人群出租闲置房屋如出一辙,被喷也是活该。


(资料图片)

“拜佛上香”这事儿虽然有点唯心主义,但在如今,却是一个非常公平的赛道。

神佛面前,没有“罗马”出生带来的三六九等,只有释迦摩尼座下的人人平等。

拜佛时,既不需要拼父母的地位,也不需要拼性别和年龄,所有人都站在一个绝对公平的起跑线上,大家拼的是谁更虔诚。

而且,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在寺庙求学业、求事业、求财运,就会明白,他们是想要奋斗和努力,但是如今靠自己的奋斗,能够改变的越来越少,便不得不去寻求神佛相助,给他们的奋斗叠宗教Buff。

中国的青年是全世界最拼搏的青年,媒体没必要给喂鸡汤,让他们内耗与无意义的内卷,这样只会给既得利益者增加收益。

想要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想办法给予他们奋斗的上升通道。

纵观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南北朝的蓬勃发展时期,“三武一宗”怎么灭也灭不掉,是因为当时门阀士族垄断了阶级上升的通道,年轻人没有了什么希望,只能去寻求虚幻。

到了北宋之后,佛教就一日不如一日,是随着活字印刷与科举制度提供了上升的通道,年轻人通过“卷学习”就可以改变命运,自然也就对拜佛没有了兴趣。

这才是拜佛周期的根源,无知的媒体一味的否定宗教而只知道鼓吹奋斗,小心年轻人不去“上香”,转去“上井冈山”了。

回顾历史,为什么70、80后拜佛的少,是因为国家重视科学技术,大学扩大招生,学习和高考可以改变命运。

为什么00后拜佛的多,是因为逆天改命的70、80后已经建立了护城河,00后学到的东西都已过时,若是没有一个好爸妈,学习与高考也改变不了太多。

媒体与其批判拜佛的现实荒唐,不如想一想,如何能够给年轻人使用更先进的“活字印刷术”便捷的获取知识技术,通过更符合时代生产力的“科举制度”进行内部的公平竞争。

过去,中国的70后和80后利用全球化分工,凭借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内部卷到全球,把中国卷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建立了巨大的护城河,让后发展国家难以逾越。

如今,以AI和机器人为代表的超级生产力,随着这一波的危机已经破土而出,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只要掌握新的技术,缔造更为强大的生产力,就能绕过我们这些中年人建立的护城河。

媒体不应一味的指责灌鸡汤,鼓吹境界和奉献,而是应该像当年支持改革开放一样,帮助他们从事新兴产业建立更为积极和宽容的舆论环境。

当中国年轻人把去寺庙上香的劲儿头,用在了AI与数据这些生产力爆发的产业链之上,并能从中获得利益,他们自然就会迸发出让全世界瞩目与震撼的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