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我相信在大上海保卫战的时候,那些无症状数据,主观上不是人为造假的结果。

但客观上,数据上应该有“失真”的成分,也有“可信”的原因。我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统计口径和方法问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提前介入治疗。

因为上一轮的疫情防控,相较于现在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核酸检测筛查出来的,而相较于自己抗原检测,核酸筛查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感染者,也就是说,在你还处在病毒潜伏期的时候,就已经被筛查出来了。而因为“乙类甲管”的要求,必须在发现的24小事之内就做好统计上报,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被感染者就是“无症状”。之后,绝大多数患者都又被安排在方舱医院,方舱医院么大家都知道,其实就是喝喝中药、跳跳操,整个方舱的人手极其紧张,根本不太可能有人手去做统计每个人的症状,只要没有发展为重症就不太会做特殊安排,所以大家的被统计状态就保留在“无症状”阶段了。

另外,前后两次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治疗方式的不同。大家应该还记得,张伯礼院士介绍过,在上海疫情处置时候,我们向密接、次密接和医务人员等有需要的人群大面积投放中药,即‘中药漫灌’。大家要明白,这些中药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二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于是带来的比较直观的效果就是“无症状”比例明显较现在高。我对“中医”以及“中草药”的态度,可参见我别的评论文章。

以上就是我对“为何有症状比例较大上海保卫战时期明显升高”的原因分析,请各位专家不吝斧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