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X
【资料图】
在今年10月10日举行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通用动力揭幕了全新设计的M1X下一代主战坦克技术验证车。虽然它仍然沿用M1的名称,实际上是一款全新设计的坦克,除了底盘结构外和M1系列已经没什么共同点。
【 无人炮塔 】
M1X采用了通用动力全新设计的无人炮塔,进行了扁平化处理,只有炮盾两旁的切角略微保留了一点M1的样子。炮塔厚度减小了一半以上,一改西式坦克高大威猛的形象,倒是和韩国的K1、K2坦克有几分相似,减小了坦克投影面积和中弹概率。炮塔顶部没有设置出入舱盖,增强了顶部防护,不过车组仍然可以进入炮塔进行维护或手动操作。
炮塔顶部安装了2套法国赛峰集团下属的Optics 1光学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研制的PASEO车长独立战术观察系统,车长周视镜在左位置略高,炮长周视镜在右,两者完全相同,互为备份。
PASEO周视镜集成了赛峰光学的热成像仪、昼间摄像头、激光测距仪和激光照射器,具备很大的俯仰角度,外面安装了厚实的装甲护罩。其第三代FLIR前视红外热成像仪探测距离达到7公里,精度更高。它采用非穿透式设计,不受传统观瞄设备光路的限制,可灵活布置。这样的配置非常像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所配备的2具相同的AN/BVS-1型光电桅杆,也是非穿透式互为备份。
M1X的火控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和MUM-T有人/无人操作技术,可以和空中的无人机、地面无人车辆等信息节点自动交换数据,及时发现战场上的各类目标,按百分比评估其威胁程度并排序,例如向车组提示某个方位多少距离外的一辆坦克是最优先的目标。但该系统不能自主攻击,只是向车长提供决策建议。今后也具备遥控和无人操作的能力。
2具周视镜后面安装了挪威康斯伯格公司美国分公司生产的RS6“保护者”遥控武器站,配备诺格生产的XM914 30毫米链式机关炮和非制冷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彩色昼间摄像头等多种先进传感器,加上外制弹药箱后整个武器站的尺寸非常庞大,高度也增加了很多。
XM914机关炮实际上就是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M230机炮的陆用版本,可发射“阿帕奇”配备的M789电子引信双用途高爆炮弹,同时具备对空对地攻击能力,其威力比M2“布莱德雷”步兵战车的M242 25毫米机关炮还高。
在RS6的右侧安装了“标枪集成套件”(JIK),可加装“标枪”反坦克导弹。武器站上还可以再配备一挺7.62毫米机枪或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美国海军陆战队JLTV联合轻型战术车辆的遥控武器站配置相同。
M1X炮塔主装甲外侧安装了轻质外壳覆盖的突出部,布置了众多探测和主、被动防御设备。它也采用了以色列“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不过换装了尺寸更紧凑的毫米波雷达和柯林斯的激光告警系统,拦截弹发射装置仍然在炮塔两侧。
M257多功能榴弹发射系统也独具特色,每侧分为前6中4后3三组,中后两组的仰角很高几乎垂直,用于对抗攻顶弹药。在这些设备之间还布置了多个顶部或侧面开口面板,可以用于储物或携带更多特种设备,甚至包括“弹簧刀”这样的巡飞弹,由车组直接控制实施远程攻击。
【 主炮 】
M1X安装了一门XM360 46倍径120毫米滑膛炮,该炮最初是为已经取消的XM1202轻型坦克研制的,可以适配20吨级的轻型装甲车辆。
它具备与M1A1/A2系列M256主炮相同的弹道特性,炮尾尺寸也相同。该炮配备了ADL弹药数据链,除了兼容所有北约标准弹药,还可以发射多种新型可编程智能化弹药,而M256需要改装才能发射这些新弹种。
因为采用无人炮塔,XM360无需抽烟装置,身管平衡性更好,精度也更高。在炮口安装了多孔制退/消焰器,后坐行程更长,后坐力大幅下降,身管外部可安装隐身和热护套双重作用的外套。
它在身管和很多组件上采用了复合材料,比M256轻952公斤,减重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它能承受更高的膛压,发射威力更大的动能弹药,还可以全自动遥控操作(保留人工操作能力),而M256只能人工操炮。
原本为M1专门研制了改进型XM360E1,增大了膛压,后坐行程从597毫米缩短到406毫米,取消炮口制退器,炮座上预留了同轴武器空间,删除了很多电子传感器,但如今面世的M1X从外观上看安装的还是XM360。主炮右侧还安装了M240C 7.62毫米同轴机枪,和过去的M1系列相同。
同样采用无人炮塔,M1X和“阿玛塔”的炮塔内部结构完全不同。“阿玛塔”采用立式转盘自动装弹机,待发弹数量达到32发。M1X采用西方传统的尾舱平推式自动装弹机,由麦吉特防务系统公司研制,占据了炮塔的整个后半部,但待发弹数量只有19发,类似布局的“勒克莱尔”为22发,90式只有18发。
对比两种自动装弹机结构,“阿玛塔”的弹药位置更低、备弹量大、炮弹和弹芯长度限制小,今后改进潜力更大。而M1X的尾舱位于全车最高点,又是炮塔装甲防护最薄弱的尾部,几乎就是放弃了对弹药侧后方的防护,在遭到打击时只能依靠顶部2块大尺寸泄压板排放高温高压燃气。
这也引申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M1X的主炮和自动装弹机都布置在无人炮塔内部,那它是否还有传统的炮塔吊篮?炮塔下方这么大的车体空间又用来装什么了呢,弹药、油料、电池?自动装弹机上的待发弹打完之后如何补弹,是人工进入炮塔手动装填还是另设一套自动补单机向弹仓补弹?
【 车体 】
车体的变化也很大,三人制车组全部位于车体前部的载员舱内,和“阿玛塔”极为接近(参见浅析“阿玛塔”主战坦克(1)- 总体布局)。从左到右分别为驾驶员、车长和炮长,各自拥有一个水平旋转开闭的舱口盖板,上面一共安装了7具潜望镜。载员舱内部相当拥挤,三名车组并排采用卧姿操作,面前配备了7具大型液晶显示器。
车体和炮塔周围安装了分布式视频感知系统(DAS)的多部摄像头,所有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通过KATALYST数据管理公司研发的下一代电子架构数字总线(NGEA)汇集到载员舱内,车组可以360度看穿车体了解战场态势,共享所有信息并相互承担其它战位的全部功能任务。
NGEA采用开放架构,今后可以方便地插入或升级态势感知套件、威胁探测告警、主动防护等子系统。据报道M1X车组的头盔还可能应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部分功能操作集成在头盔视野中。
通用动力宣称增强了首上装甲,但从座舱开口看车体顶装甲厚度相当薄,也没有配备任何附加的爆反装甲,成员防护能力颇值得怀疑。其它部位的装甲规格没有公布,很可能会采用类似于M1A2 SEPv3/v4的下一代贫铀装甲。
展览会上的样车居然采用了碳纤维制成的前翼子板,可能主要是为了减重。车头的开槽内安装了多部光电和毫米波雷达探测设备,具备枪炮口火光探测能力,还有两个激光变色的通用动力GD标准,带有浓厚的广告宣传意味。同场揭幕的新一代斯特赖克X轮式装甲车头部也安装了同样的装置,形成通用动力新一代家族化的前脸。
【 动力系统 】
M1X相对于其它主战坦克最具创新的部分是动力系统,它放弃了M1系列标志性的燃气轮机,全世界首次采用并联式柴电混合动力系统。这是康明斯和美国陆军联合开发的先进动力总成演示机(APD),适用于45-60吨级的中型履带车辆。
APD由康明斯先进战斗发动机(ACE)和SAPA先进战斗变速箱(ACT)构成,搭配L3通信公司的160千瓦高压集成式启动发电机、GE启动控制器、2代模块化锂电池蓄能系统和自净式空气过滤系统。
ACE是对置二冲程柴油发动机,结构十分紧凑,排热量低,大大降低了冷却系统的功率和体积,在布莱德雷步兵战车上测试的4缸型输出功率达到1000马力,体积和原装的675马力发动机一样,而且高温条件下能持续运作更长时间。M1X安装的是6缸型,输出功率1500马力。
ACT变速箱采用电控机械传动,取消了传统变速箱中的所有液压传动部件,比如液力变矩器和液压转向助力装置,传动效率从80%提高到90%,峰值效率达到95%,支持机械和电力两种输出模式。
这套并联混动系统的燃油效率提高了50%,油耗大幅下降,令M1X不再背负老M1系列油老虎的恶名,节省下大量燃料空间为车体重新布局提供了基础。同时噪音和红外特征都得到很好的抑制,提高了战场隐蔽性和生存力,对后勤补给的要求也降低很多。
混动系统有2种工况,开启主发动机的“战斗模式”和只通过锂电池为直流电机供电的“静音模式”,后者用于侦搜、伏击等场景,除了履带和部分机械设备外几乎不产生噪音和红外痕迹,在当今主战坦克中首次具备声学和红外隐身能力。
M1X还换装了570P3轻量化挂胶履带,采用了全新设计的主动轮和绘有锯齿形阴影的侧裙板。值得注意的是炮塔下方的2块侧裙板采用水平对开铰链,似乎预示着里面的车体上开有侧门用于进出载员舱和无人炮塔,当然这里也可能成为车体防护的一个弱点。
在采用无人炮塔、3人制车组和轻量化动力系统后,M1X的战斗全重下降到49吨,而现役的M1A2 SEPv3重达66.8吨,减重了1/3,单位功率从M1A2 SEPV3的22.5马力/吨猛增到30.6马力/吨,战略和战术机动性将得到极大提高。西方现役主战坦克中“勒克莱尔”的27.9马力/吨最高,豹2A1为27.27马力/吨,A6下降到24.1马力/吨,我国的99A约为27马力/吨。
【 主战坦克发展趋势 】
在以超音速巡航、超音速机动性、超低雷达探测面积和高信息优势为代表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问世后,各国陆军也在探讨第四代主战坦克应该具备哪些跨代发展的技术特征,普遍认为应该拥有全电动力系统、新一代电磁装甲防护、电磁轨道炮或者电热炮等新概念主炮、高度信息化/平台化,但是这些技术目前都还在概念开发阶段,今后5-10年内都不太可能达到实用化的程度。
> 德法联合研制用于替代豹2和“勒克莱尔”的下一代坦克想象图,预计2024-2027年进行系统验证,2028年开始具体实施
目前德国陆军正在采购豹2A7,美国陆军则在列装M1A2 SEPv3,计划装备SEPv4,这些都是正统的西式主战坦克,按部就班地进行升级,重量、体积、动力系统几乎达到了极限。
近几年在叙利亚内战、纳卡冲突、乌东冲突中都爆发了较大规模的正规野战,如今的乌克兰冲突更暴露出传统陆军装备的诸多问题,尤其是主战坦克的脆弱性:通过性差、顶部防御不足、态势感知能力弱、对小型无人机几乎没有对抗手段,德、美国会和很多军方高层都对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提出质疑。战场上鲜血淋漓的教训促使各国主战坦克的发展骤然提速。
> EMBT 2.0
实际上无论是德系的KF-51、EMBT 2.0还是美式的M1X,它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俄罗斯“阿玛塔”坦克的影子,包括无人炮塔、轻质炮塔外壳、360度态势感知体系、和车长周视镜集成在一起的遥控武器站、在设计阶段就和车体及作战系统集成在一起的主动防御系统等等。
> T-14“阿玛塔”
这四种新型坦克都可以算是3.75代,针对现有三代坦克的问题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四代坦克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有益探索,其主要设计特点包括:
一、缩小核心防护区域,降低战斗全重。这几型坦克通过轻量化设计抑制了主战坦克重量不断上涨的势头,从豹2A7、M1A2C(SEPv3)动辄超过66吨的沉重负担回归到50-60吨的合理区间,提高了战略、战术机动性,改善了通过性,可以更快地部署到战场最需要的地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减重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无人炮塔和车组集中布置,“阿玛塔”和M1X都将车重控制在了50吨左右。
二、提高态势感知能力。在车身和炮塔四周布置了大量光电、射频、音频传感器,自动感应战场上突发的来袭弹药、炮口闪光、枪炮声等攻击征兆,和传统坦克仅仅依赖几具潜望镜观测外界相比可谓耳聪目明,如同开舱作战般安全地获得360度视野。而且这种感知能力并不局限于视距内,通过数据链和无人机、侦察兵、战场监视雷达等信息节点交换数据,可以得到范围更加广阔的战场图像,甚至发射非直瞄智能弹药或者巡飞弹,大大扩展了坦克的杀伤范围。
三、重视主动防御。弹甲之争如今越来越向弹倾斜,面对穿深越来越大的重型反坦克导弹甚至是未来的高超音速导弹,装甲的重量和体积将增加到不可接受的程度。从EMBT 2.0到M1X甚至是斯崔克装甲车,主动防御系统已经成为新一代装甲车辆的标配,并在初始设计中就集成在整个系统内,以极小的重量代价在被动装甲防护之外增加了一道防线。
四、安装遥控武器站。乌克兰战争第一次把无人机对坦克的威胁提高到反坦克导弹、地雷、RPG等传统对抗手段之前。要对抗在战场上几乎悄无声息的小型无人机,首先得发现目标,然后还要有射程、射角和精度都满足要求的武器。传统的坦克主炮和手控高射机枪均不能胜任,依靠伴随的地面野战防空火力或者空军也不很靠谱,只有坦克自身搭载配备先进观瞄系统和稳定系统的遥控武器站才是现阶段最合适的解决方案。遥控武器站和车长周视镜集于一体也成为潮流,为了达到更佳的观测效果不惜打破坦克高度的限制。
五、从混电最终过渡到全电动力系统。如今坦克也配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电子观瞄和通信设备越来越多,日后还会安装电磁炮或者激光武器等耗电大户,主战坦克势必会像海军舰艇一样开发使用综合电力系统,统一解决动力和供电问题。M1X开先河的混电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高动力系统效率,降低油耗和后勤压力,缩小动力包体积,减小噪音和红外特征,可谓一举多得,成效显著。
除了“阿玛塔”,另外几型新坦克目前都只是技术验证车,还可能继续改进添加更多更新的技术和设备,例如换装Rh-130 L/51 130毫米滑膛炮。
不过有意思的是M1X并未出现在美国陆军转型的6大装备现代化优先级项目清单中,显示至少在中短期内对主战坦克的升级还没有十分迫切的需求。陆军还要更多短板亟待修补,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远程精确火力、下一代步兵战车/运输车/轻型坦克和未来垂直起降飞机,美国陆军转型趋势的具体分析请看下篇。
欲先了解更多,可移步公号:温哥华的鱼(ID:va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