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相关资料图)

8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华盛顿接受美联社、彭博社、《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联合采访,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国外交等回答记者提问。答问实录参见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众号。

《华盛顿邮报》参会记者罗金(Josh Rogin)会后写了一篇评论,观点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你说的我不信。

文章结尾两句可以说是全文观点的集中概括,且暗藏讥讽,请看:

But that’s no excuse to accept China’s alternative facts as just another valid narrative. Even if they are drunk on their own Kool-Aid, we ought not drink it.

第一句里的“alternative facts”一词由特朗普高级顾问Kellyanne Conway所创,因其逻辑悖谬曾遭到美国舆论群嘲,成为美国网络热词。“fact”只有一个,不存在“alternative facts(事实备胎)”。

2017年,Kellyanne在访谈节目中讲出“alternative facts”,《韦氏词典》(Merriam Webster)“fact”一词的单日查询量激增。从那时起,美国网络热词“alternative facts”便成为“false statements”的代名词。

第二句化用一句美国俚语:drink the Kool-Aid。

这句俚语的起源说来话长,文刀君简单概括一下:1978年,美国一个叫Jim Jones 的邪教头子唆使900多位教徒(包括300多名儿童)喝下掺有氰化物与调味剂的果汁,制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集体自杀惨剧。教徒喝下的果汁便由酷爱饮料(Kool-Aid)调兑而成。

从那以后,“drink the Kool-Aid”便代指“盲目信从某人/某种理念等(blind obedience)。美国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给出如下释义:

refers to accepting something blindly without thought or criticism.

美国《大西洋月刊》文章指出,这个俚语“在人们脑海中唤起惊悚的屠杀场景(conjure a horrendous massacre)”。

回头看《邮报》文章最后一句,其实与前句“not accept China"s alternative facts”暗合,其字面意思是:就算他们喝酷爱饮料喝得酩酊大醉,我们也不喝!换言之,他们笃信他们的“alternative facts”,我们可不信。

读《邮报》评论,不由得心生一股悲凉。中美如今各说各的,谁也不信谁,好比北京今日的天气,阴雨绵绵,令人沮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