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财经北京9月8日电(记者董道勇 王钊)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支持范围包括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统计,为了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每年面临4.2万亿美元的投融资缺口。在此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将社会民间资本引入到气候投融资领域?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接受新华财经记者的专访。

王遥表示,社会资本参与气候投融资需要具备经济性与安全性两个条件。适应类的项目周期长、投资风险高,在吸引投资方面存在较大挑战。同时对于社会资本,了解气候投融资的分类标准也是难度之一,因此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激励。

“激励政策不仅仅只是金融政策,事实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与行业类别的政策配合金融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王遥表示,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引导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金融工具方面,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在气候投融资领域是以债务类的工具为主,保险、基金、信托等多元化的工具较为有限。王遥表示,金融资本需要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通过公共资本撬动社会资本,更有效解决气候投融资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的问题。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