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5日电(记者刘玉龙)5日,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据悉,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将组织预制菜行业专家、龙头企业共同推动“预制菜行业标准建设”,搭建预制菜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完善产品溯源体系,推动消费安全保险等,让消费者做到“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理事长陈四光在致辞时表示,中国预制食品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有关资料显示,全国预制食品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万家,56%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2021年我国预制食品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并且保持着2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可以预见,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2026年预制食品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远景有高达3万亿元的预期。这充分说明预制食品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

陈四光也分析了预制食品(预制菜)存在的问题。包括预制食品行业缺乏权威的行业标准,甚至对于预制食品的定义都存在分歧;渠道运营模式尚不清晰,企业仍处在摸索阶段;食品安全、冷链配送、仓储等都是关注的焦点问题;市场管理和服务不够规范,对消费者缺乏保障机制等。


(资料图)

陈四光认为,预制食品行业整体还处于“散”的产业发展初级阶段,而且以中小规模为主。行业集中度低,领军企业尚未出现,行业格局远未形成,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占比有待提升。此外,预制食品的餐饮渗透率偏低,目前国内预制食品餐饮渗透率在10%-15%之间。

陈四光建议,从统一预制食品(预制菜)的定义、制定规范预制食品(预制菜)行业标准、培育建立预制食品消费安全示范基地、实施消费安全工程——消费安全险、加快建设预制食品文化科普园区等5方面发力,加强构建新时代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保障消费者消费安全合法权益,推进预制食品高质量发展。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盖凯军在发言中阐述了近期工作规划,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落实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消费安全系统工程”行动,推动预制菜行业消费安全工程具体工作。包括组织预制菜行业专家、龙头企业共同推动“预制菜行业标准建设”;与权威检测机构合作,开展预制菜食品检测,保障预制菜产品质量;搭建预制菜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完善产品溯源体系,做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推动消费安全保险,为消费者提供保障。让消费者做到“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二是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宣传、调研、讲座、论坛、展览展示、出版发行等举措,在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推广,打造预制菜消费安全示范基地,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探索预制菜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预制菜产业一头链接田间地头,一头链接餐桌消费,预制菜工作委员会通过搭建预制菜产业链合作平台,推动预制菜与农村农户融合,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