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理财市场,今年的一大热点无疑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这一新生事物甫一问世,就成为理财市场的焦点,由于投资者申购热情太过火爆,这一概念甚至一度登上热搜,相关产品和基金公司也迅速跻身当下增长规模最快的行列。


(资料图)

但是另一方面,近期随着这一概念的持续发酵,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也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对产品宣传做出相应要求和指导。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为什么一经问世就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之前是否有同类产品?又为何被监管指导,产品的风险点在哪里?

突然出现的网红理财

2021年11月,首批6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获批,在基金发行遇冷的整体大环境下,这几只产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成为理财市场的一大亮点。

截至目前的半年多时间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已经超过千亿,正式获批发行的数量已有20多只,另外还有上百只产品在申请等待中。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有多火爆?从5月份的月度数据来看,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和基金类型的增长规模排名前几位,几乎全部由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热度决定。

从单只产品来看,5月募集情况最好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达到100.03亿份,也是所有基金中募集第一名。当月单只基金募集超过50亿份的共有7只,其中有6只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5月规模增长最快的为平安基金、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募集资金104.69亿、102.03亿以及100.19亿元。3家公司共募集306.91亿元,占全市场募集成功基金规模的27.16%,也受益于发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从不同类型基金的募集规模来看,募集份额前三类型分别为指数基金744.45亿份、债券基金301.90亿份、混合基金67.56亿份。同样受益于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发行热,指数基金2022年以来第一次募集份额排名第一。

同业存单基金PK固收产品和现金产品

在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诞生之前,市场上并无专门投资银行同业存单的基金产品。与之类似的产品形式是短债基金,为什么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一经出现,就获得了远超短债基金的关注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渠道愿意卖,而银行对短债基金还是有些抗拒的,一方面跟自己的理财产品有点像,另一方面也踩过雷。”一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另一位基金销售人士对记者表示认同这一观点,“我们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大概90%是银行渠道卖出去的,货基、债基除了头部互联网平台,在其他机构卖得比较多,大机构资金、保险资金、FOF、私募等”。

从基金公司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宣传定位来看,主要强调低风险、低波动、闲钱理财的概念。这个定位与银行理财的现金管理产品、货币基金有些类似。

基于低风险、低波动、流动性好等特点,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客户经理一般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视作理财产品进行销售。加之今年以来,市场一直大幅波动,刚刚完成净值化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自身出现了较大回撤问题,而现金理财产品也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货币基金收益率则一路走低,因此,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被视为现金理财的替代品。

“你想象一下,理财经理给大妈们推荐产品,有时候会说其他的同类产品都买不到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说。

天时地利,这种介于固收产品和现金产品之间的产品形态,在出生之后就获得了绝佳的生长土壤。

走红后为何引发监管关注?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主要投资于同业存单(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跟踪同业存单指数的指数型基金。从现实市场情况来看,目前发行的同业存单基金都是挂钩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由AAA评级、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的同业存单组成。

从收益表现来看,截至目前,首批六只产品表现都不错,基本平均年化收益率能够接近3%。但是从第二批开始,收益率相比货币基金产品就几乎没有太大优势了。成立于5月份的几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基本在1.5%以下。

在个人投资者为主的理财和基金市场,主要是以历史业绩作为选择产品的标准。相对而言,债券类产品比股票类产品更为安全,因为前者一般能保持基本的票息收益,但是债券的收益率下行是有空间的,因此其资本利得部分并不确定,当投资者通过历史业绩判断产品表现不错而买进去之后,往往已经不再是最好的时机。因此投资者很难从固收产品中赚到钱。

同业存单的收益率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市场情况判断,同业存单收益率目前已经在历史低点。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收益空间大概率只有票息,而很难产生资本利得。

“如果静态收益2%,扣费之后确实只剩1.5%,收益上的吸引力很难持续。”上述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监管传递出了关注的信号。从监管的关注点来看,主要强调区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和现金类产品,尽管产品看起来都具有低波动、低风险、低费率、流动性好的特点,但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与现金类产品确实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市值法估值,后者摊余成本法估值。

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类理财产品,尽管理论上仍不能称为保本产品,但现实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不大。在监管的语境下,对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类产品和其他产品是要严格区分的。

从风险角度来说,除了市场风险,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理论上也面临着信用风险。首批产品发行之前,在监管审批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防范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

事实上,随后发行的产品基本都是挂钩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是选取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时间7天及以上的同业存单作为指数样本。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