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2月22日电(记者 李苑 宋薇萍 韩宋辉 罗茂林)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副院长杨一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总体看有三类:一是兜底线、补短板的重大政策举措,重点在于制定和完善满足农村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群体(四类群体有交叉)的重大政策,旨在保障基本民生,确保社会安全;二是建体系、立格局的重大政策举措,重点在于制定和完善全面推进健康老龄化、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大政策,旨在优化治理体系,推动协同治理;三是创财富、谋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重点在于制定和完善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年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重大政策,旨在积极应对,化挑战为机遇。

带动企业提供普惠型“服务包”

《规划》提出,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其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引导地方政府制定支持性“政策包”,带动企业提供普惠型“服务包”,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机构。

《规划》要求,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面向老年人各种活动场景的监测提醒功能,利用大数据方便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

在杨一帆看来,通过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政策“组合拳”,重点做好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把预防保健、综合医院老年人科建设、医养结合几件事真正抓实抓好,显著提高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将切实降低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

支持在老年用品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

同时,支持在老年用品领域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李佳对记者表示,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重要机遇。第一,促进老龄用品和相关服务,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第二,倒逼市场和社会创新,有利于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助推产业升级。第三,老龄群体的财富积累为资本市场带来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规划》还明确,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

“金融是产业的血液,流到哪里,哪个行业活。”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殷志刚对记者表示,金融的进入,一方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量身定做的普惠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信贷等,彻底改变老年人收入单一的现状,来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养老产业产融结合发展,通过筹建区域性康养专业基金和扶持基金,激发社会资本向养老产业集聚和发力。同时,从监管看,文件还给予老年市场有了专业的监管力量,确保养老服务的质量,将从根本上保障老年人的权利。

上市公司深度布局智慧养老、康养旅游

近年来,养老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许多上市公司早已深度布局:有的企业围绕“居家养老”,打造轻巧灵活的数字化养老;有的企业沿着传统机构养老的思路,不断优化产品,在高端养老市场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这些上市公司具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地产公司依托在土地建设方面的优势,进军养老产业;二是医疗科技公司为代表,依托高新技术和服务能力参与养老产业;三是以险资为代表的金融力量。

近日,恒锋信息在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作为智慧养老领域的先行者,在业内领先开发了“智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创业慧康此前也表示,2021年公司正式成立养老产品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结合不同的养老模式,全新构建覆盖养老服务全周期、全场景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

“我们目前主要投资的项目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养老相关的服务平台,为居家的老人提供信息和援助;二是相关护理的医院。”上海联创投资总裁周水文表示,相较于前期投入巨大的养老院模式,目前大多数投资机构主要目光集中在更为轻量化的提供服务上。

2月18日,《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对新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项目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采用划拨方式供地。降低养老用地成本,实现整体地价水平与标准厂房类工业基准地价相当。这对于许多重资产的高端养老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高端养老“跨界”文旅也成为新的常态。如绿城生活集团联手中青旅推出了相关康养旅游产品。

保险公司服务护理刚需“有一套”

《规划》提到要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与医疗行业结合得最紧密的行业,保险公司在解决老年人这一刚需上下足了功夫。如今,提供特色康复、失智护理、长期照护等特色医疗服务已经是保险公司旗下养老社区的共性特征。

记者从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作为早期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1月,该公司参与了北京、成都等22个国家试点城市和扬州等22个自行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工作,服务覆盖近3000万人,待遇享受人平均年龄为74.9岁,累计待遇支付6.8亿元。

泰康养老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护理服务方面,为了加强居家护理服务管控质量,泰康养老组建了照护管理师队伍,以解决照护需求和服务内容衔接不足、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照护管理师基于失能人员的自理能力、照护需求及意愿,以失能人员为中心,与失能人员、家属及照护人员共同制定照护计划,实现护理需求和服务内容无缝衔接,保证护理有效性。目前泰康养老内部照护管理师上百人,累计服务近7.8万小时,累计服务近28万人次,其中上门照护指导近2万人次,提供护理技能培训覆盖近3万人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长期护理保险还有一些基础需要不断夯实。例如,完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认定的标准,优化护理服务的配置;积累各类失能风险和护理服务的数据,做到长期精算,规划好医保基金以及社会资金的使用;增强护理服务人员和护理设施的有效供给。

对于老年人而言,更为棘手的问题是护理费用的短缺。《规划》还提出,研究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用于护理费用支出。

王向楠解释称,寿险产品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被保险人身故后才能赔付身故保险金。实际生活中,被保险人在遭遇不幸但未死亡时,可能希望提前将寿险保单变现,资金用于当前生活所需。如果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被保险人在失能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失能护理费用开支大的缺口。这一机制为参保人提供了更充分更灵活的保障,有助于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