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债市却在2021年走出“小牛”行情,中证转债指数更是跑赢偏股基金指数,不少可转债基金跑赢主动权益基金,一众固定收益增强型产品成为牛年大众理财的抢手货,不仅为基金公司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平台,也逐渐成为基民“固收+”理财的重要工具。

然而,影响债市的“黑天鹅”依旧在,更有很多热门转债估值高企。面对持续分化的A股行情,所谓“固收+”策略在虎年应该“+”什么是个问题。对此,基金经理也给出答案,称即便有些转债的区间涨幅过大,继续持仓影响预期收益率,但基于对权益市场的中期判断,转债市场仍有望存在较多的结构性机会,估值博弈或在虎年变得更加激烈。

纯债基平均收益率达3.41%

作为稳健投资品的代表,以低风险低收益为主要特征,债券型基金在牛年不仅叫好又叫座,在刚刚过去的11月,全月新发41只,发行份额超过889亿份,双双创下年内新高。与权益类产品发行冷清的态势相比,债券型基金已是2021年低调的“募资王者”。

业界对其买单离不开业绩加持,2021年以来,债市延续了2020年的慢牛行情,截至2021年12月17日,中证全债指数年内上涨5.23%,已超过2020年全年3.05%的涨幅。受益债市上涨,2021年以来一些纯债基金表现亮眼,数据显示,全市场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已超3.40%。

具体来看,根据数据统计,截至12月17日,纯债型基金当中,中长期与短期产品数量已达3047只(统计所有份额)。其中,有2914只基金2021年以来收益率为正,华夏鼎旺三个月C以19.00%区间收益率暂列第一,相较第二的华商转债精选A领先1.16个百分点。

全市场来看,有339只纯债基金区间收益率跑赢中证全债指数,即5.23%以上。另据统计显示,有37只产品超过10%,排名前五的产品分别是华夏鼎旺三个月C(19.00%)、华商转债精选A(17.84%)、大成景优C(17.72%)、华商转债精选C(17.50%)及光大晟利A(16.05%)。

但需指出的是,头部前五产品多为2020年成立的次新基金,而目前纯债基金中净值翻倍的产品多集中在2018年发行,统计显示,到12月17日,全市场纯债基金净值超过2元的共有4只产品,分别是中信保诚稳鸿A(5.62元/份)、东方臻宝纯债A(4.00元/份)、交银丰享收益A(2.12元/份)及中银证券(601696)安誉C(2.01元/份)。

因此,总体看来,2021年的纯债基金多数没有让投资人失望,但就收益水平而言,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并不算“靓丽”,主要是因为整体经济基本面依然处于困境反转时期,虽然对债券市场构成支撑,但总体依然是低利率水平。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截至12月17日,相较于2020年年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海清算所)下行28.02个BP至2.8932%。3年AAA、AA+和AA公司债收益率分别较2020年末下行55.17BP、82.95BP和55.62BP。此外,受益权益市场较好表现,加上短端资金面相对较为稳定,转债估值在年初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使得转债市场出现平价和溢价率双升的局面。

另外在信用债方面,有机构公开表示,由于债券供给不足,叠加配置需求旺盛和货币政策友好,信用债收益率也总体保持下行趋势。记者也注意到,由于部分新增资金面临建仓难的问题,此前一个月内,债券型基金限制大额申购或直接“闭门谢客”的不在少数。

不仅如此,有基金经理在同记者交流时表示,下半年出现的部分房企负面事件,也直接对债券市场造成冲击,不仅使得企业发债难度增加,也使得存量债券的违约风险进一步提升。

记者看到,在目前纯债基金中,2021年以来跌幅较大的产品此前多已“踩雷”地产债。统计显示,截至12月17日,民生加银添鑫纯债C、A2021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21.79%和-21.49%排名垫底。

尽管有突发风险事件扰动债市行情,但总体来看,债券市场2021年的表现符合各界预期。日前,央行又一次宣布降准,此前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明确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利用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释放了稳信用和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信号。

有机构分析指出,资金面而言,2021年整体是稳中偏松的状态,对冲了结构性紧信用带来的部分风险,目前基本上仍是延续稳中偏松的基调。

虎年可转债有结构性机会

当然,稳健只是债券型基金的一个特点,出于特色化产品的功能差异,一些兼顾权益资产配置的固定收益增强型产品(即采用“固收+”策略)更是在2021年大放异彩,有市场人士指出,A股年内分化多变,火热的“固收+”已是避险的好去处。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全市场可统计的2090只固定收益增强型产品(包括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中,2021年以来有1896只区间收益率为正,占比近91%,平均收益率为5.10%,平均最大回撤仅为3.44%。

相比股票型基金来说,采用“固收+”策略的基金的收益较弱但业绩更加平稳。尤其是得益于消费白马行情的驱动,年初规模百亿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当中大多数背靠大消费赛道,但就2021年收益水平来看,已不及相关采用“固收+”策略的基金。

具体来看,统计显示,2021年初规模超过100亿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共计18只,截至12月17日,统计加权平均收益率为4.65%,同期2090只固定收益增强型产品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5.62%。可见,“固收+”以“稳”致胜的策略优势相对明显。

如前述市场人士所述,火热的“固收+”已是避险的好去处,相较年初跟风申购百亿爆款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投资体验确实糟糕。而如果选择性配置一些采用“固收+”策略的基金,亦为整个资产配置加入了“压舱石”,不仅投资体验上升减轻焦虑,财富增长也更加稳健。

数据显示,当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固定收益增强型基金是易方达裕祥回报。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易方达裕祥回报的规模为559.86亿元,到12月17日,该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达9.50%,最大回撤为2.81%。

与易方达裕祥回报同是百亿规模的还有51只,这52只产品撑起了2021年债券型基金中的“金字招牌”,统计显示,截至12月17日,区间收益率加权平均测算为6.41%,有31只2021年以来截至12月17日的收益跑赢前述百亿规模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均值4.65%,占比达到59.62%。

另据《中国居民稳健理财发展报告》统计,从历年的数据来看,采用“固收+”策略的产品给予基民参与投资的体验感较佳。在收益表现方面,2015年以来,在绝大多数年份“固收+”产品可实现正收益。最近3年(2018~2020年),“固收+”基金年化收益均值为7%,最近5年(2016~2020年)为4.1%;最大回撤均值分别为6.3%和8%。

特别是在2019年和2020年的股市牛市行情中,各类含权债基产品均实现了亮眼的收益表现,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两个年度的平均收益分别为11.8%和14.4%,二级债基的平均收益也接近10%,大幅跑赢同期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时在风险表现方面,除2018年外,其余年份各类含权债基产品的最大回撤均值均控制在5%以内,处在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亏损容忍范围之内。

从机构配置“+”的方向来看,可转债无疑是最热门标的,特别是2021年以来,中证转债指数跑赢偏股基金指数,不少可转债基金更是跑赢主动权益基金。对此,广发可转债债券基金经理吴敌分析称,一是转债“向下有底、上不封顶”的收益特征优势,在一季度的市场波动中得以发挥,进取型转债基金在春节后的最大回撤一般在10%左右,显著低于偏股基金的回撤;二是二季度以来转债相对正股的溢价率估值有显著抬升,贡献了约15%的收益;三是二季度以来中小盘风格显著跑赢大盘,转债正股标的整体上偏中小盘。

展望2022年,得益于部分债券在2021年的出色表现,尤其从债券型基金的业绩排名来看,头部产品多与可转债基金有关,如前海开源可转债、广发可转债、天弘弘丰增强回报等。有机构分析指出,转债市场将继续发挥其权益+固收的投资优势,并有可能延续2021年强势。

景顺长城指出,目前转债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处于近几年来的最高位置,但仍有一定的结构性分化,溢价率大幅压缩的可能性也较低,市场仍有结构性机会可以寻找。广发可转债债券基金经理吴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基于对权益市场的中期判断,转债市场仍有望存在较多结构性机会,且转债市场扩容后投资价值有长期的系统性提升。

但需指出的是,业内人士也对各个平价区间的转债估值高企表示谨慎,吴敌认为,高估值基础上难免波动加剧,且年底可能面临风格切换的契机,切换过程中产品净值可能经历不小的波动。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进取型转债基金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景顺长城则指出,可关注提价能力强或行业空间大,且估值消化充分的消费转债,以及关注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的背景下,地产龙头的估值修复机会。此外,货币和信用宽松周期中,券商板块的贝塔机会或值得关注。

“固收+”成头部机构布局重点

尽管类似贯彻“固收+”策略的基金在2021年备受瞩目,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是与年初权益资产中核心赛道“抱团”瓦解带来的配置难有关。一方面,A股行业分化的加速加大了基金经理的选股难度,另一方面,潜在的资产荒背景下倒逼基金经理寻求其他高弹性、低估值题材进行涉猎。

因此,机构间的牛年投资更加注重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而一众固定收益增强型产品亦是考验机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不二之选,竞跑之下强者恒强,明星产品热度持续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公募“固收+”产品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是易方达基金,有3617亿元的体量;南方基金的“固收+”规模超过千亿元;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固收+”规模接近千亿元,紧随其后。

从“固收+”规模增速来看,天弘基金的“固收+”产品规模增速远超同业,环比增幅接近200%,其中仅天弘永利债券一只基金就贡献了200亿元的规模增长。规模增速超过100%则还有景顺长城基金、华商基金。

统计显示,截至12月17日,债券型基金年初至今业绩排名前十位当中,有来自华商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天弘基金及广发、大成基金旗下产品。合并份额来看,天弘基金有两只产品入围分别是天弘添利、天弘弘丰增强回报;其余是华商丰利增强定开、前海开源可转债、广发可转债和大成可转债增强。

其中,天弘基金旗下两只基金三类份额产品上榜,分别是天弘添利E、C,天弘弘丰增强回报A。以天弘添利E为例,成立于2020年5月22日,年初至今收益率为42.22%,最大回撤7.76%,目前在债券型基金中业绩排名第四位;另一只天弘弘丰增强回报A成立于2019年3月20日,年初至今收益率为35.73%,最大回撤6.90%,目前业绩排名第十位。

拉长至三年期观察,统计主动管理型债券基金(包含偏债混合、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业绩,数据显示,广发可转债A、C依旧在列,另有来自易方达基金、国富基金、鹏华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和南方基金、华宝基金的产品列在其中。

以连续上榜一年期、三年期业绩前十的广发可转债A、C为例,截至2021年12月17日,2021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41.62%、41.08%,位列债券型基金业绩排名6、8位;过去三年收益率分别为109.11%、110.22%实现翻倍。此外,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前海开源可转债、金鹰元丰A等也在近三年业绩翻倍,分别涨105.53%、102.66%、103.61%。

虽然可转债基金占尽主场优势,不过从可转债基金表现上看,年内业绩分化也尤为明显。对此,广发可转债债券基金经理吴敌告诉记者,正股选择是转债收益的决定性因素,近两年股票的结构性行情特征突出,选得对、拿得住的情况下,转债产品才可获得较好收益。

吴敌进一步分析称,2007年、2014年两轮行情中存量转债仅不到30只,期间转债投资者持仓品种较一致;但转债市场自2017年以后持续扩容,转债数量规模达到空前的400只,有足够空间挖掘个券和行业轮动的超额收益,这是转债产品业绩差异扩大的基础。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配置策略,吴敌认为,转债的估值或许并不是核心矛盾,关键在于正股。“从下半年起,市场环境中流动性相对充裕,高景气成长行业相对稀缺,这也支撑了例如电动车等少数高景气成长赛道的高估值。近期此类热门成长板块出现调整,如果调整还会持续,或许会是比较好的建仓时点。”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