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2月25日电(记者 刘礼文) 12月25日,在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以“发挥辖区资本市场功能 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用四个“进一步”,总结概括了上海证监局认真落实监管职责,维护上海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服务功能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一是进一步打造高质量国际化上市公司群体,助力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质效。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持续凸显,近三年上海各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募资超1.3万亿元。目前,上海共有384家上市公司,基本覆盖上海重点行业产业。
“打造一个高质量、国际化的上市公司群体,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王登勇表示,上海高度重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在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后,从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角度,率先出台了《关于推动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质量的若干举措》,开展了许多颇具上海特色的有益探索。
具体而言,今年以来,上海证监局按照《若干举措》,推动11家上市公司试点设立了内控合规机构,近9成的公司治理问题得到整改,法人治理更加规范;85%的上海上市公司,召开了2020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信息披露质效进一步提升;260家上市公司分红1363亿元,占2020年实现利润的36%,股东回报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进一步强化证券期货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助力提升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质量。据王登勇介绍,近年来,上海资本市场机构的集聚态势持续增强。目前,上海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并积极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专业金融服务。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上海证券公司参与承销保荐规模近2万亿元,期货公司积极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法人客户权益同比增长75%,资管机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超9万亿元。机构产品业务创新也处于全国前列,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先后在上海落地。
三是进一步推进辖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助力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影响力。王登勇认为,作为市场体系齐全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上海成为越来越多境外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华落户的首选地。
如首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前3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先后在沪设立。摩根大通、野村、星展、贝莱德等国际知名投行、财富管理机构均先后在上海落户。目前,上海共有36家外商独资和合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数量约占全国一半。
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也积极“走出去”加快海外布局,已有23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地设立子公司。上海基金公司管理QDII基金规模近600亿元。
四是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助力营造与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上海证监局积极参与上海建立的有关金融综合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金融安全工作以及执法司法协作等方面的协调机制,金融风险防范及日常监管的协同协作效应持续加强,保障了市场整体稳健有序运行。今年,上海证监局还开展了推动上海证券期货金融国际仲裁中心挂牌设立,在全国率先探索证券期货行业仲裁试点等一系列工作,金融法治的“上海声音”正不断扩大影响力。
王登勇最后表示,下一步,上海证监局还将持续提升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科技监管手段,充分发挥监管协作效能,做强做精监管主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稳定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