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互联网数字营销业务,重回化工主业后,联创股份(300343.SZ)业绩逐步好转。

10月19日,联创股份发布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营收12.37亿元,同比下降9.85%;前三季度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658.29%。第三季度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44.43%。

自2020年开始,联创股份陆续剥离了互联网数字营销板块子公司及业务,今年年初开始低价“甩卖”四家子公司的核心资产。目前,联创股份高价买入的互联网公司核心业务已全部剥离。

二级市场上,今年以来,联创股份股价一路飙涨,累计涨幅最高超过900%。尤其是三季度公司股价强势拉升,最高价达到29.9元/股,截至10月20日收盘,股价报收25.12元/股。

业绩向上的同时,联创股份于近期披露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157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合计2958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56%。本激励计划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授予价格为9.4元/股。

全面剥离转型亏损业务

联创股份原本是一家专业生产保温材料的传统企业,2012年上市后,联创股份曾通过外延式并购进行产业多元化布局,相继进行互联网传媒、影视娱乐、数字营销等领域转型。

2015年以来,公司先后完成对上海新合100%股权、上海激创100%股权、上海麟动100%股权、鏊投网络100%股权等公司收购,这些全部为互联网营销企业。仅收购这四家公司,交易金额就高达43.86亿元,再加上上市初期收购,交易金额超过50亿元。

联创股份完成上述四家收购,形成高达32.70亿元商誉。商誉的形成源于高溢价收购,其中,收购上海新合、上海激创、上海麟动时的评估值分别均较净资产溢价15倍、13.55倍、34.93倍。

收购之时,交易对方均作出了业绩不错的承诺。这也促使联创股份业绩暴增,2017年,公司净利润达3.72亿元,较2014年的638.03万元暴增57.23倍。

不过,2018年业绩承诺期满,四家标的公司业绩齐变脸,导致商誉减值20.71亿元。巨额商誉减值直接引发联创股份巨额亏损。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99亿元、35.14亿元、17.38亿元,同比变动30.06%、-2.38%、-50.53%。对应的净利润为-19.54亿元、-14.74亿元、-0.87亿元,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金额合计为35.15亿元。

为扭转净利润亏损局面,自2020年开始,联创股份陆续剥离了互联网数字营销板块子公司及业务,今年年初开始低价“甩卖”四家子公司的核心资产。目前,联创股份高价买入的互联网公司核心业务已全部剥离。

联创股份称,基于互联网数字营销行业的业态变化,为提高公司资金周转率、资产收益率以及保证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公司计划收缩互联网数字营销业务。重点发展聚氨酯新材料、含氟新材料等精细化学品。

业绩扭亏为盈加码主业发展

回归主业后,今年联创股份经营形势明显好转。财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下降20.6%;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44.69%至0.13亿元。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47亿元减少逾2亿元,下降幅度为22.70%。虽然营业收入明显减少,但公司的净利润明显在增长。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0.47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59亿元,同比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增幅达180.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0.33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65亿元,同比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业绩转好得益于公司所处的化工领域细分市场景气度提升。联创股份主营业务分为含氟新材料和聚氨酯新材料两大板块。公司在中报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及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对PVDF(聚偏氟乙烯)的需求增长。

10月19日,联创股份公告称,前三季度营收12.37亿元,同比下降9.85%;前三季度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658.29%。第三季度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44.43%。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增长较快,主要受新能源锂电材料产品市场行情的影响。其中主要产品R142b的下游需求增长明显,导致其销售价格大幅上涨,毛利润提高,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业绩同步大幅增长。

报告期末,公司对华安新材的持股比例由86.59%增至90%,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华安新材对公司的业绩贡献会同步上升。同时华安新材PVDF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联创股份的财务压力明显减轻。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5.31%,较年初的62.63%下降7.32个百分点,较2019年底的71.17%下降了15.86个百分点。

业绩稳健增长下,联创股份加码主业发展,近期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指定主体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实施车载光学产业园项目,其中联创股份拟以无形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专利、专有技术等)及现金方式合计出资10.2亿元,合肥高新管委会指定主体以现金方式出资9.8亿元,项目拟于2025年底前达产,形成0.5亿颗车载镜头、0.5亿颗车载影像模组的研发、生产能力。(长江商报记者赵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