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农民正在将全株玉米进行粉碎处理 □新华社照片
工作人员向农户介绍农业保险业务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兰州市不断夯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基础,特色险种多点开花,基本形成“大宗种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品”和“传统成本保险、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的“3+4”险种体系,为我市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筑起“防护网”。
(资料图片)
来自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2022年,兰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保险费共计1.06亿元,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投入8742.76万元,保险机构累计提供风险保障总额约27.9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高达31.94倍,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撬动”作用。
农业保险护身 农户吃上“定心丸”
8月28日,记者与锦泰保险甘肃分公司农险业务运营部经理马乐欣,沿着绵延数十公里的榆中县北山山路驱车前往黄蒿湾村。秋日的山村,一块块荞麦花田格外引人注目,期间或粉或白的荞麦花尽情开放在艳阳里,微风拂过,传递阵阵花香……
荞麦是榆中县北山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眼前一片片美丽的荞麦花田,都藏着北山人的致富梦。沿途,记者一行在麦田旁多次停车——按工作惯例,马乐欣须在荞麦重要生长阶段关注长势。他悉心查看,看到生长稀疏区,还会不时地拍照留档,并提醒农户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今年,他们为榆中县1018户农户承保4万亩荞麦气象指数保险,可提供风险保障1600万元。
七月中旬,黄蒿湾的村民们播下了荞麦种子,时隔不到两月便到了花期。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榆中北山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一旦发生干旱和冰雹,会严重影响荞麦生长,影响农民增收,而传统农业保险无法通过精准气象数据对干旱、冰雹进行准确理赔。
眼前这些荞麦都投保了气象指数保险,其保险条款覆盖干旱、冰雹等影响荞麦生长的灾因,将气象大数据与农业大数据相结合,具有“触发即赔”的特性,不但省去了灾后查勘定损,还简化了理赔流程,解决了传统农业保险成本高、效率低、体验较差的问题。去年,榆中县的荞麦在承保期间共计触发气象理赔两次,赔款106.56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种植户降低种植风险。
马文同是黄蒿湾村的村民,今年他种的70亩荞麦都有保险“护身”。“我们村气候干燥,降雨量稀少,世世代代靠天吃饭。农业保险是我们的‘定心丸’,只要听说有可以投保的农作物品种,我都不想落下。去年,我给玉米和洋芋都投保了农险,有了保险托底,心里多少安稳些。”今年,马文同因耕地轮种,未种植胡麻,在与马乐欣的攀谈中,得知胡麻也能上农业保险了,他一再叮嘱道,“明年开始保胡麻的时候,一定记得给我捎个消息。”
今年前7个月2.27万(户次)农户获赔超7769万元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开办的市、县级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有18个,其中创新实施保险项目有永登豌豆气象指数保险、皋兰软儿梨气象指数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期货)保险。其中,锦泰财险甘肃分公司为皋兰县什川镇931户软儿梨种植农户以及多家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等提供了1600万元的风险保障;人保财险兰州市分公司开办永登县豌豆气象指数保险已覆盖永登县1.5万亩豌豆,为808户种植豌豆的农户提供干旱灾害的风险保障;太平洋财产兰州中心支公司试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期货)保险试点,为9户养殖企业、生猪24000头提供4293.44万元的风险保障。
“自农业保险开办以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已覆盖到全市所有县区,有效地化解了农户的灾害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时,提高了部分险种保额,如玉米、马铃薯、奶牛等的保险额基本接近农民的物化成本,初步形成了‘覆盖大宗种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业’保障体系。”市政府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补贴品种农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我市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保障农户稳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马铃薯等主导产业以及白兰瓜、软儿梨、禾尚头、七山羊、豌豆等地方性特色产业发展,向保险企业提出特色保险需求,支持区县积极开办“一县一(多)品”特色保险品种。
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甘肃监管局了解到,今年,兰州市已开办农险品种28个,其中中央补贴品种9个,省级补贴品种10个,“一县一(多)品”9个,基本实现“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全部纳入保险保障范围的目标,农险产品覆盖兰州市百合、甘草、荞麦、胡麻、驴、白兰瓜、软儿梨、玫瑰、豌豆等特色险种。今年前7个月,兰州市实现农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8%;累计有2.27万(户次)农户获得赔款7769.82万元,赔款金额同比上升17.13%,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业保险在具体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
近年来,随着兰州市政策性农业保费收入稳步增长,其保障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市保险业内人士也表示,农业保险在防止农户因灾返贫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兜底作用。同时,为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了补贴品种、保障额度、覆盖地区、受益农户“四个增加”。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保障水平与农户预期存在差距,覆盖面不足,特色险种推广难度大,部分小规模种植户认识不足,投保意愿不强等问题需不断完善。
“兰州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条件比较脆弱,实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为‘三农’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进一步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须在改进优化资金筹集使用和保费补贴机制的同时,督促保险承保机构加快农业保险理赔进度,做到应赔尽赔、应赔快赔,提高投保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同感和参保积极性。”
责任编辑:王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