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8亿,占总人口的19.8%,银发经济近年来越发火热。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养老辅助器具及适老化产品逐步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者对于养老辅具的印象从传统的轮椅、拐杖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然而,这些产品是否真正“适老”呢?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养老辅助器具消费体验项目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养老辅助器具质量不佳、溢价高、功能鸡肋等问题亟待改善。

问题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养老辅具并非越贵越好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不要一味追求养老辅具“越贵越好”,产品的功能也并非“越多越好”,更不要盲目轻信进口、代购产品就是唯一选择。

从产品的实测结果而言,有些价格较低的产品,反而在细节设计和功能设定上比价格昂贵的产品适老化水平更高(如助行车、移位机等)。在选购时,最好能根据家中老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低价格依然可以买到集实用、安全、易学、舒适、美观于一体的高品质产品。

问题二

个别产品功能“鸡肋”

有些养老辅具为贪图价格上的追高,会添加一些老年人根本用不到的“花哨”鸡肋功能(如影音娱乐、蓝牙功能等),并且这类功能按钮还会出现在主操控区,复杂的界面设计不仅影响产品的正常操作,还会造成使用上的安全隐患。

另外,有些产品的实用性较差,容易致使老年消费者产生极大的生理不适感(如背抱式移位机、吊式移位机等);有些产品由于自身体积较大,需要占用更多的使用空间,加厚底脚对于家居或家具的硬性要求较高,小户型家庭并不适合使用(如移位机、爬楼机等)。还有些产品不光不好用,可替代性还强,只需简单的辅具或人力辅助即可完成需求(如翻身器、移位机等)。

吊式移位机示意图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应慎重考虑,如确有需求,可先去线下门店现场体验后再决定是否选购。

问题三

使用说明不全

安全警示不完善

个别产品由于设计简单,产品实物居然并未附带相应的使用说明书,需要消费者通过购物网站的商品详情页去“自行领会”使用方法,这种情况令人非常无奈。

此外,有些产品在使用说明中未注明或强调使用禁忌及适用人群的身体情况等,如消费者不慎操作错误,很容易造成老人身体的二次损伤。例如,个别W/U型翻身器并没有特别强调护理人员使用时双手使力的位置以及同步性,若盲目操作则会对腰椎病人造成损伤。

问题四

价格虚高 标价混乱

在此次随机抽取购买测评样机的过程中,通过在某电商平台“久蒙家装建材专营店”选购的一台标价为5878.6元的洗澡椅,实际到货的却是只有百元品质的普通产品。

中消协提醒,养老辅具的实用性和价格并不能“划等号”,不少养老辅具的产品标价与质量不相符,货不对板、价格虚高、标价混乱比比皆是,一些普通的塑料制品售价居然高达几百元甚至千元也不罕见,又或者同一款产品在不同的购物平台却出现价格差异巨大的情况。

建议

养老辅具弱化“老年人”刻板标签

中消协相关人士称,很多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虽然不断退化,但内心不愿意被定义为“老年人”。因此,养老辅具和相关适老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安全放心、性能优良、操作方便与经济实惠,同时还要追求环保、美观、温馨以及情感上的共鸣,弱化“老年人”标签,增强“人文关怀”属性,使老年人既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体验服务,又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心灵上的尊重和满足。

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也更加多维、多向、多样,消费者在选购相关的养老辅具产品时,应该要触及老人的真正所需,多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在讲求产品高效、实用的同时,秉承人文情怀为其打造更为舒适、方便、充满关怀的生活环境,从而高品质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业内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养老辅具、适老化产品的精细化创新,在制造材料、工艺水平、装备水平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解决以往产品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低、品质低、效果差等问题。应使产品符合老年人认知和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加产品的中性化和时代感元素,助力老年人以更开放的心态融入日常生活。

(点击图片可放大)

编 辑:单路

转 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北京老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