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在当天的“弥合数字鸿沟”分论坛上,举行了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颁奖仪式。论坛现场,大赛组委会颁发了一二三等奖和杰出贡献奖。
据了解,本次大赛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指导,四川省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四川省乡村振兴局等11个部门共同主办。大赛自2022年6月24日启动以来,截至8月24日,总共征集参赛作品339件,组委会邀请了信息网络技术、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初赛评审委员会。经评审专家综合评选,共推荐了135件作品进入决赛,最终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36件获奖作品。
(相关资料图)
适老化服务作品拔得头筹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生机勃勃
发展数字乡村带来不仅是产业兴旺,还有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此同时,在乡村兴起并发展起来的数字新业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专业团队的广泛关注,目标村落涉及四川、浙江、重庆等25个省市区,参赛团队涵盖了来自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阿里、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及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等专业设计院所的团队。
在众多参赛作品中,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作品“金堂县磨盘山村数字化适老改造设计”荣膺大赛一等奖。在项目中,对村里的闲置资产进行适老化改造,将空房子改造成老年人活动中心,老人们喝茶聊天的地点,从田坝延伸到了庭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双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瑞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表示,“主要关注的就是普遍存在的农村养老问题。通过这次比赛,社会各界的参赛者找到能够共同切入的‘交集’,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此外,陈瑞表示,想要真正发挥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还要解决资金来源和体系整合问题,打好资金、人才、创新、政策等“组合拳”。
“对于福建长汀县同睦村来说,最大的困境是留不住人。留不住人的原因是工作岗位少、收入来源少。通过我们的设计和下一步的建设,未来同睦村经济条件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来自福建省的长汀县“同睦村数字乡村设计方案”获得大赛三等奖,团队策划师陈芹告诉记者,该方案的设计思路很好地解决两个为问题:一方面有了更多的岗位让村民返乡就业,另一方面,村民的农田、农房资产可出租或入股,获取持续收益。
陈芹表示,对于留守在同睦村的老人来说,首先是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我们搭建的数字家乡模块中,针对留守老人养老难问题,配套综合服务中心和乡村管家。建立线上服务系统,为老人配备老人操作便捷的C端交互设备,提高乡村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这样一个村,数字化建设是相对轻量、快速、对原乡情境破坏最少的路径,也是能够创新业态与服务,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的模式。”
搭建数字乡村建设平台
引导企业技术服务下沉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数字乡村主题赛事,目的在于为社会各界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搭建平台,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物资等资源服务于数字乡村建设,引导企业技术和服务下沉助力乡村振兴。
在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中,全国各地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夯实乡村数字底座,建设数字乡村合作生态,将普惠金融服务融入数字乡村建设等等很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企业技术下沉辅佐数字农业发展,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成都同步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参赛作品“同步数字农业云—智慧食用菌实践”获得二等奖。该公司创新中心主任孟胜表示,项目主要利用“农业物联网+视频+农业AI”打造食用菌生产的数字化“体检”,并形成农事管理月历,实现远程控制,从而降低生产风险,减少农户工作量。
孟胜介绍到,黄背木耳种植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一旦实现数字化,将大大有益于农户管理和产业发展,“之前我们去村里调研,发现为了及时降温通风,农户每天要往大棚里跑6到8趟进行确认。现在,大棚里安装了传感器来进行预警、报警,还能够手机遥控喷水降温,农户每天去1到2趟就可以了。”
“只有成本低、运维便捷,同时易于农户操作的数字化产品和技术,才有可能真正在农村生根。目前,我们将相关系统平移到了蜜桃、猕猴桃种植基地等,有望惠及更多农户,产生更多效益。”孟胜说。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乡村需要基于乡村振兴底层逻辑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性的集成创新设计。”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周伦理表示。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并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