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2月24日,万达影城在成都、德阳、绵阳等16个川内城市,推出三八妇女节营销活动“女神宠爱计划”,活动包含520元、1314元及2222元影厅冠名和电影票打包的套餐,这距离该影城上一次开展类似活动仅仅过去10天左右。
如此密集地开展相关营销活动引发业内的热议——到底院线影院怎么了?
影厅冠名广告是指企业以年为单位冠名影城的某一个影厅,将该影厅厅名命名为与企业名称、品牌或形象相关的个性化名称,并配以成体系的影城整合延伸宣传,从而达到推广目的广告模式。一般企业冠名影厅后,该厅的厅牌,该厅的电影票和影城LED屏等相关元素均会显示该冠名企业的信息。
据业内人士李先生介绍,影城都做影厅的冠名是司空见惯的,而这门生意几乎也没有任何门槛。大多数影城并没有对冠名商设置任何准入门槛。“冠名商进驻影城投放冠名影厅,原则上没有门槛,基本上行业内都是你给钱,我就给你投放。”李先生说,一般凭企业的营业执照便可进行冠名,基本上所有影厅均可冠名,并且越是高规格的影厅冠名价格越高。
记者简单地翻阅了成都地区的多家影城后发现,目前有不少影院有冠名厅的存在。比如中影南方国际影城的芝华仕头等舱厅,学府影城的果果公寓厅,金逸影城泸州银行厅、cgv影城的摩摩哒厅等。从这些冠名厅来看,冠名品牌从亲民的家居行业,到酒店品牌以及金融等多个行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影投公司通常对合作品牌会有一定的门槛。从目前合作来看,像银行、房地产、汽车类、保险等偏高端行业,都是目前冠名厅主要合作的对象。
采访中,记者发现,当前各家影城之间冠名的刊例价相差很大。影厅冠名周期有短到一月、长到一年的,光包月价格就有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的差别。两家票房、人次都相差不大的影城,其中一家影城周边三公里大约6家影城,普通厅年刊例价格是12万元,而另一家周边三公里4家影城,普通厅光包月的价格就达到了5万元。影院冠名像万达这样以“节日”为方向的冠名的非常少,这样的价格也是大大低于市场。
这个市场怎么了?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截止2月6日20点,春节档总票房达到60亿,这一数据比2021年的78.4亿元下滑了18.4亿元;同样下滑的还有观影人数,2022年春节档出票数1.14亿张,比起2021年的1.6亿张,缩减了28.75%。
遇冷的并不只有票房和观影人数,还有相关产业,根据某查查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影院相关企业1048家,同比减少40.17%。记者在查阅了某团购平台的20家影院的影厅冠名,80个大小不一的影厅,有商家冠名的不到15个,冠名率18%。而来自猫眼研究院的数据更是让人看得一声叹息——院线收入2013年春节档占全年的3.6%,2019年占9.2%,2021年跃升到了16.7%。也就是说,在一个票房与峰值相去甚远的年份,平日里观众更少进电影院了。
从表面上看,是受疫情影响。多地偶发疫情、引进片下降、上座率规定上限,造成了总票房规模、观影人次的下滑。此外,消杀工作还增加了影院的成本,零食等周边收入也持续减少。
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竞争的加剧。从外部看,短视频和中视频的崛起,让观众的注意力更分散,更为碎片化,也抢占了电影的市场。从内部看,近十年来,电影市场在下沉,而随着三、四城市观众上升逐渐饱和,再难寻找高增长点了。这样来看,就不难理解万达院线此举的合理性。在市场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自救一分是一分。
对于业内而言,电影市场复苏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这需要创作端和市场端的共同助力,作为市场端的影院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让观众再度走入影院。主要观影人数以及频次数量上去了,何愁没有影厅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