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对于土地的执念一直是闻名于世界的,也正是这种执念,使得俄国从最初小小的莫斯科公国,一直发展到后来面积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大物,即使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依然以170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傲视全球。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领土大国,却曾经仅仅为了几百万美元的“蝇头小利”,竟然把一块面积超过三个法国,达17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卖给了美国,从而使得其领土从地跨欧洲、亚洲、北美洲三大洲 “缩水”为欧亚两洲,而这块被俄国卖掉的土地,就是今天美国最大的州,阿拉斯加。
图1 阿拉斯加 地图
【资料图】
720万美金卖掉了一大片土地
自彼得一世改革极大的增强了沙俄的国力之后,沙俄就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之路,并深入了西伯利亚一直向东扩张。1742年,在沙俄海军服役的丹麦军官白令,奉沙俄政府指令进行探险活动,他们横渡了位于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海峡(后以其名字命名为白令海峡)进入了北美洲,开始建立了一些殖民点,并驻扎了驻军和居民,从而开始了沙俄经营北美的历程。
到了1799年,沙俄借鉴了英国、荷兰等老牌殖民帝国的“先进经验”,组建了一个与政府关系密切,听命于沙皇的殖民公司进行业务管理,这就是俄美公司(堪称沙俄版本“东印度公司”),按照当时殖民者的强盗逻辑,这块“无主之地”从此就成为了沙俄的土地了。
图2 美国南北战争的军官
然而到了1859年,沙俄急吼吼的想将这块其“唯一”海外殖民地出手,于是盯上了潜在卖家美国,在沙俄看来,美国当时既与其关系不错,又同样位于北美,应该问题不大。
不料,当时的美国已处于内战前夜,大战一触即发,实在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理会。不过沙俄一直没有死心,直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1867年,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国务卿西华德等美国政府高层终于愿意与俄国人达成交易,在得到国会的同意后,最终以720美元的“低价”(700万美元加20万美元手续费)从沙俄手中购买了这块土地。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沙俄要将如此广大的土地卖给美国呢?
图3 美国用于支付阿拉斯加的720万美元支票
成本和收益产出比太低
阿拉斯加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黄金、铁矿、煤炭等矿产资源,此外木材、渔业、动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可以算是一片地大物博的宝地。但是与之对应的是,阿拉斯加由于位于北极圈区域,常年气候异常寒冷,条件恶劣,直到今日常住居民不过73万余人(2017年数据),是美国境内人数最少的州。
而对于19世纪的沙俄来说,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科技尤其是矿产开采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阿拉斯加创造的“收益”并不理想,而为了维持这块面积庞大,且离沙俄本土距离遥远的殖民地,沙俄还要派出驻军、进行移民、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维持,投入和产出比实在太低。这和当时英国、法国等国的殖民地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沙俄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更是使得国力元气大伤,因此实在是难以维持。
图4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罗斯又称为东方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
避免英国的军事威胁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沙俄和英国也成为了死对头,由于国力大损,沙俄只能避其锋芒。而阿拉斯加却和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加拿大直接接壤,并且有漫长的边境线,极易容易受到英国的入侵,而一旦发展战事,国力大衰且鞭长莫及的沙俄肯定无力阻挡英国的入侵,为了避免这种糟糕情况的发生,将其早早转手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俄国的扩张重点转向亚洲方向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沙俄意识到向欧洲方向扩张已经暂无可能,于是将扩张方向转向亚洲方向,在高加索及中亚地区都极大了扩张了领土;而在东北亚地区,沙俄于1859年和1860年起先后逼迫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从清朝割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太平洋沿岸良港海参崴,这些在沙俄统治者眼中显然要比阿拉斯基更有“经营价值”,因此对阿拉斯加不再“感冒”也是情理之中了。
图5 签订“北京条约”时的情景:美、英、德、俄、西、奥、比、意、日、荷等国的全权公使
国际处境不佳的沙俄也想借机加深与美国的友好关系
当时的沙俄与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的关系都较为紧张,国际处境不佳,在列强中只有美国尚且和沙俄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南北战争中,沙俄坚定的站在美国政府一边,并提供了财政和舰队的支持,这也和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为了维持住这个难得的盟友,沙俄也想通过这笔大宗土地交易来继续巩固和美国的友好关系。
美国也想借机扩张领土
1864年南北战争结束后,内患已除的美国也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不过由于美国当时的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不入流”,对于欧洲老牌列强只能甘拜下风,避其锋芒。而现如今,一块面积广大,还离本土不算太远的阿拉斯加只需要付钱,而不需要打仗就能取得,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也算是笔合算的买卖。
图6 18世纪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领土变迁
当时被嘲讽,但后世却“赢麻”
也许720万美元在今天来看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巨款,但在19世纪这笔钱也不算是个小数目,毕竟1803年,拿破仑将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法属路易斯安娜殖民地卖给美国人的时候,也卖了1600万美元,从这点来看,沙俄人还不算狮子大开口。
不过相比于土地富饶气候宜人的路易斯安娜,阿拉斯加的条件实在过于恶劣,因此当时不少美国民众对这笔交易嗤之以鼻,他们嘲笑阿拉斯加是“总统约翰逊的北极熊公园”,讽刺负责具体经办的国务卿西华德干了件“蠢事”。对此,西华德则进行了“回怼”,其表示“也许多少年后,我们的子孙因为买到这块地,而得到好处”。
图7 阿拉斯加原住民
而事实也印证了西华德的话,从整个历史的进程上看,这笔交易对美国来说,绝对堪称“赢麻”。用如此少的金钱,就获得了一块如此庞大的领土,对于美国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阿拉斯加的天然宝库的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成为了美国的重要资源供应地,而其绝佳的战略位置,又使得美国可以更好的控制北太平洋乃至北极圈的广大区域。
最为有意思的是,在冷战及冷战之后,阿拉斯加又成了美国威慑俄国的最前沿军事基地,这也许是当初沉浸在“美俄友好”的沙俄统治者所压根没有想象到的一幕吧!
作者:杨上柳下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大国崛起》,唐晋著,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