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祐三年,三个儿子全部夭折的宋仁宗已经四十一岁了,他最近几年一直在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生一个儿子出来继承自己的皇位。
他也不是非要这么着急的,主要是他的压力太大了,一年之前竟然在开封出现了医官之子冷青冒充皇子的事件(可以参考我以前写的作文,戳它>>>宋仁宗正愁生不出儿子的时候,天上掉下个私生子),这说明全国都知道他没有儿子,如果再不成功的话,随着他的岁数越来越大,今后钻空子的人将会越来越多的。
(资料图)
宋仁宗想要生儿子,当然不可能一个人工作,需要后妃们的配合。配合的人多了,难免就有不少嫔妃跟仁宗关系混得不错,有了在仁宗那里吹枕边风的资格。
渐渐地,就有很多人开始托这些嫔妃给宋仁宗要官、要赏。
大家都知道,宋仁宗是个老好人,他抹不开面子来拒绝这些要求,于是就在当年的六月给大臣发了一道诏书:“最近托女官办事的人有点多,我这边推不干净。今后凡是我这里发出来的命令,不管发到哪个部门,你们先不要执行,等第二天再商量一下能不能办。”
命令发出去没几天,就遇到事了:左承天门(就是宋真宗发现天书降世的那个门)进来一辆嫔妃的车,士兵们在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服宽大的老兵怀里藏着一个竹笼子,外面包着荷叶,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顶黄金打造的帽子,上面镶满了珍珠,一看就是价值连城之物。
按照当时的规矩,这种事情不必汇报,直接送到开封府审问。
当时的权知开封府是魏瓘,他刚刚开始审讯这个老兵没多久,一个宦官就骑马飞奔而来,传出了宋仁宗的圣旨:“把人放了,把缴获的物品送到宫里去。”
很明显,这是某个正好得宠的嫔妃收到的贿赂被拦下来了,她鼓起腮帮子吹出来的枕边风把宋仁宗的圣旨给吹过来了。
魏瓘不知道是忘记了几天之前宋仁宗发布的命令,还是觉得这种小事情够不上“第二天商量一下再决定”的级别,非常听话地奉旨执行了。
但是很快这件事就被那群讨厌的谏官们知道了,包括吴奎、唐介在内谏官开始连续上书。
他们先是骂魏瓘不执行宋仁宗才发的诏书,抓到违禁之人就这么放了,要求宋仁宗命令魏瓘将被释放的老兵重新缉拿归案处理,但是宋仁宗没理会。
于是谏官们继续骂,说宋仁宗六月份发的诏书本来是一个“治世之大公”的圣举,但是如果执行不下去,那就没什么意义了,这就是说着玩儿的,不如收回这道命令,宋仁宗还不理会。
他们接着骂,说开封是都城,是各郡的榜样,魏瓘是开封尹,天子脚下的地方都敢不听皇帝的命令,今后还怎么号令天下呢?既然皇帝不听谏官的话,那就把谏官全部罢免了吧,留着也没什么意义。
话说到这个份上,宋仁宗终于忍不住了。
六月十六日,他下了一道诏书,罢免了魏瓘的权知开封府的职务,将他派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去当知州。
这件事闹到最后,顶风作案的宋仁宗一点错没有,责任全部推给了魏瓘。至于那个老兵和嫔妃的金帽子,后续不得而知。
魏瓘自己也挺委屈,在去了越州之后的谢表里面写了这么两句:“狂风动地,孤蓬所以易飘;众斧登山,直木终须先伐。”言下之意就是说自己正直不合群,所以被人联合起来收拾了。
当然,虽然宋仁宗这件事做得不怎么地道,但是他好歹还是秉持了自己老好人的人设,没有因为这篇发牢骚的谢表责罚魏瓘。
要知道,后来差点导致苏东坡掉脑袋的乌台诗案,导火索就是就是他在谢表里发的几句牢骚。